(一)
领导力的第十项修炼是“成为自己”。沃伦·本尼斯曾说过,“成为领导者就是成为你自己,就是那么简单,也就是那么困难”。彼得·圣吉也曾说过,“我们不是生而为人,我们要花费一生的时间来成为人”——所谓成为自己,becoming yourself,就是成为一个更理想、更美好、更有能量的自己。
想要成为一个更理想、更美好、更有能量的自己,可以通过“我该是谁”这句口诀来进行修炼。那么,具体来说,伟大的领导者应该是谁?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呢?这里面存在三个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我们应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还是别人想要我们成为的自己?针对这个难点,我们可以通过“热爱-擅长-机会”三环思考,致力于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充满热情的自己。
第二个难点是,我们应该成为功利主义、结果至上的自己,还是应该成为道德主义、原则至上的自己?针对这个难点,我们应该在追求结果和追求原则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考虑到这个世界充满了结果至上的功利主义,原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或许,成为道德主义、原则至上的自己,反倒能够让我们获得一份特立独行、凌空一切的道德优越感和自我认同感。
第三个难点是,我们应该成为追求这个原则的自己,还是追求那个原则的自己?针对这个难点,一方面,我们应该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追求对自己最有价值、最不可或缺、不可违背的原则;另一方面,我们或许也可以利用“整合思维”,致力于“鱼与熊掌、力求兼得”。
(二)
- 为什么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更理想、更美好、更有能量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不好吗?
之所以我们不追求“做真实的自己”,而要去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因为“真实的自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任何人能够说得清楚“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包括我们自己恐怕都难以言说。“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很有可能就变成说话不经过大脑、稍不留心就伤到人。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很有可能我们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就会暴露无遗,做出极其不道德的事情来。因此,与其把视角放在过去,追求一个历史上的“真实的自己”,不如把视角放在未来,追求一个不断成长着的“更好的自己”。
- 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什么是一件难事?难又到底难在哪里?
首先,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好“是对谁而言呢?是对我自己而言更好的自己,还是对自己周围人而言更好的自己呢?——由此进行思考,一个人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从一开始就得明白自己的热情在哪里、能量来源于哪里?我们应该致力于成为更有能量、更有热情的自己。
其次,成为“更好”的自己,什么叫“更好”呢?什么叫“好”呢?“好”的标准是什么呢?——由此进行思考,一个人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一定要明确自己关于”好“的标准,尤其要注重两种判断标准的区分——一种是从结果进行评判,以成败论英雄,只要结果是好的,无论过程如何都称之为”好“;一种是从原则进行评判,不以成败论英雄,哪怕结果是坏的,只要追求结果的过程是好的,就可以称之为”好“。
再其次,既然原则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信奉哪些原则呢?我们应该追求这项原则,还是应该追求那项原则呢?——由此进行思考,一个人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原则”所在,符合原则就是好,不符合原则就是不好;当多个原则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不就是尽力消弭分歧、求同存异,要不就是优中选优,从众多原则中,选择并保留更重要、更核心、更基本、更基层的原则。
(三)
了解了上述道理,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呢?
问问自己:成为自己眼中更好的自己,与成为别人眼中更好的自己,哪一个会让自己更有能量、更有热情?
问问自己:对于我目前正在追求的目标,一种是让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实现目标,另一种是尽管失败了但我们仍然很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这两种情况,我们更偏爱哪一种?
问问自己: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三项价值排序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