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算得上晚唐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虽然用典多,含义朦胧,但是读起来却流利清新。比起其他诗作,这首《端居》重在意境的构建,算是容易读懂,容易代入的。
来看全诗: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晚唐格律诗已经定型,写法也大致有法度可寻,和行文一样,讲究“起承转合”,只是律诗字多从容,绝句字少奇转。我们详细来看,“端居”就是闲居。
起句“远书归梦两悠悠,”给全诗定调,大概读者就知道了这是一首身在异乡思念家人的作品。归梦,可能是太久没有收到家书了,只好寄希望于梦中相会,可惜醒了,“远书”没有,“归梦”也没有了,所以空叹“两悠悠”,就是半夜醒来,什么都没得,只有自己回味。“只有空床敌素秋。”承接上句,醒来一看,床上空空如也,当然了,除了自己之外,半边空床敌素秋。素秋,一个素字,写尽秋天萧瑟之气。谁会喜欢这种黯然神伤的况味,所以这里用了“敌”字,结果发现床是空的,不但抵挡不了清冷秋气带来的思念,反而成了帮凶。
再看三四联,“阶下青苔与红树,”转入写景,但是写得并不客观。阶下有青苔,证明什么?没什么人来往嘛。红树,正是暮秋独有的景色,这就是个寂寞冷清的秋天小院子。青苔,红树相对素秋来说,其实色泽是比较明亮的,“雨中寥落月中愁。”便在凄冷的雨中,月光下,色调也偏朦胧冷暗了。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诗人在细雨中寥落,在月光下发愁。这不对啊?下雨的秋夜怎么会有月光?说明这不是一晚,而是天天晚上都思念惆怅。不管是细雨连绵,还是清秋冷月,想家思亲的愁绪是持久的,不断的。当然也有一种可能,这儿下雨,家人那头明月正光,可是互相思念的心思是一样的。
李义山的诗,本来多解,但是大底应该不会有什么偏差。
秋雨夜孤独,明月画相思。
枫红凋碧树,梦醒望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