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醒得早刷视频刷到XX报纸采访一位在ICU病房工作了23年的资深大夫,在对陌生领域的敬畏下,了解到一些肤浅的知识和说法,可以说完全颠覆了我仅有的一点主观认知。
因为兼职做销售近20年,男女老幼打交道的人很多,尤其是接触到一些中老年人无意中聊到关于疾病、治疗、还有关乎到墓地等,有时候开个玩笑也会涉及到了生命末期时主张不插管、不抢救、不进ICU等,很多人的认知是:花钱受罪还延缓不了多久,还不是得走同样的路,像走过半生,人到中年也不乏有一样想法的人,其实我也很赞同这种貌似豁达的想法。
今天听了这个视频讲述,说真的还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这名大夫说到他选择学医,而且细分方向就是危重抢救,(对医学领域陌生,可能说的不太准确)追根溯源是家里亲人和一位好友的配偶曾经的事例刺激和震撼了他,于是就决心要探究一下关于重症这方面深层问题的研究和治疗。
没听到这个说法之前,我觉得绝大部分病患到要进ICU的程度会选择放弃,就主观猜测:一是太费钱、二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到生命的最后阶段可能快点终结会是陷于极度痛苦中人的祈求。
这个从事了重症治疗23年的大夫,他说到的却与我想的大相径庭,他有发言权,他经历了无数真实案例。他见证了各种不同的病人的极度痛苦,还有家属的态度。他说道:在有些无奈又进退两难的时候,有时候家属会各种纷争,人性的善良或自私挣扎在这关键的时候会暴露的淋漓至尽。
说到这里我感到他不仅仅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他还可以说是一名心理观察者记录者,人性辨识者,这些全是因为他的工作特殊,他接触到的是人,而不是冰冷的机器和千变万化的虚拟和网络游戏。
首先他说到:进到这里的病患只要还有一点意识,几乎每个人的求生欲望都是有的,惧怕死亡是每个人的本能,因此表现出各种对于生命不舍的无奈和挣扎,都很正常。
其次也有年纪轻轻的会因为突发意外或未想到严重疾病末期的造访,搞得失魂落魄有,但也有那种如初生牛犊一样“视死如归”的,比如有个20多岁的女孩癌症晚期,她就明确表示不要再用医疗手段延续她的生命,因为她觉得很快结束生命比痛苦的延缓会要好。
在这里他见证了人性的真实包括家属之间的意见纷争,具体体现在治与不治之间,有不少家属认为即便是亲人,当耗尽钱财又活不过来的时候,实施抢救除了让病人多受几天罪没有任何意义,大家觉得人生走到尽头就都是这么回事儿。
也有的卖房卖车也要用全部的努力去搏那微若生命气若游丝的存在。他举的例子中还真的用爱和坚持唤回来的生命,他说这是病人、家属以及经治医生共同努力的奇迹。
他还说到一点就是他本人的体会,那就是医生的职责从内心深处挖掘有那么一种非表面意义上的微妙说法,我听了也认为是真实感受,而且很特别:医生在陪伴和治疗一个危重病人的过程中,从眼神到表情再到治疗方案甚至用药的准确程度,所起的作用或许微不足道,但它真的能够让病患慢慢在不慌乱和减轻痛苦中走完人生,而不是像扼住喉咙一样快速终结,能让病人不至于带着极度恐惧和不甘甚至不舍遗憾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转句话说就是在他(她)走完人生路时不那么绝望沮丧。
由于我的思维,接收到的信息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大面积无知,感到自己表述的很乱,但大意是这样的,希望像我以前一样有片面认知的朋友能开一点点脑洞,稍微的了解一点自己平时很难接触到的东西,丰富一下自己的脑袋应该还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