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努力到怀疑人生,却还是一无是处?
01.
大学住校时,寝室里有个姑娘,每天雷打不动的5点半起床。
洗漱完毕、收拾妥帖后,她就带着一包咖啡去教室上早自习了。到了7点半,再去食堂吃早饭,接着就开始按部就班地上课。她很少午休,晚上要到9点半左右,才从自习室回来。
她每天的时间都排得很满,所有人也都目睹着她的努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拼命上进的姑娘,接连考了两次英语四级未通过,没拿过一次班级奖学金,除了读英语时的发音比其他人好一些,似乎也再没什么特别的成就了。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能够坚持每天早起的人并不多,她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可回报却来得那么吝啬,这也不禁招来一些爱调侃的同学私下的讥讽:“我要有她那样的毅力,怕是GRE都考过了吧!”
倒也不是故意嘲笑和贬低,说这话的人,每天都掐着点起床,坚持“不迟到就万岁”的理念,没见终日埋头苦读,该玩的时候比谁都放肆,可学业却也没落下,她是整个系里四级英语成绩最高的人,还用两次奖学金款待了全寝室的同学。
一个活得像苦行僧,拼了命地学,不浪费分秒,任何时候都显得比其他人要努力;一个活得像逍遥派,看起来对什么都满不在乎,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到头来,前者却被后者甩出了两条街。
那个时候的我们,想不通到底是什么缘故,让这两个人有着如此大相径庭的结局,更多地会认为,就是“脑子”好不好使的问题。
02.
步入社会以后,置身的环境变了,却还是经常会瞥见和那位“每天5点半起床”的姑娘相似的身影。慢慢地也才意识到,很多问题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晓悠是我在第一家单位认识的同事,那会儿没有微信,占据人们精神领地的是“QQ签名”和“QQ日志”。她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发表着一些激励人心的签名,但偶尔又会在日志里抒写自己的痛苦状态。
当然,我猜想她设置了阅读权限,领导应该是看不见的。
当时,公司刚接了一个比较急的项目,要求各部门尽全力协调,把第一期的广告做好。晓悠负责文案,依稀记得她在日志里发了这么一段话:
“绞尽脑汁地想了两天,都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标题,内心的挫败感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向来倔强,不愿服输,可这样的性格也带给了我很多痛苦,这两天被折磨得寝食难安,好不容易睡着了,梦里还是各种标题。不知道今天会不会好一点,但这个问题我必须解决,没有借口。”
听起来是挺励志的,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可最后她做出来的文案,还是被上司一口否决了。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一两次了,上司提醒过她:写文案要考虑到客户的需求,抓住客户的痛点和痒点,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过于理想化。那些不接地气的东西,不可能打动客户,也不可能让人铭记于心,这样的广告是无用功。
面对上司的指正,晓悠每次也是频频点头,承诺自己会改进、会学习,也在签名上“反省”自己。然而,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她还在同一个坑里反复地跳着。
最后,上司找到她,跟她谈论调职的问题,她还为此哭了一鼻子,说自己会努力的,希望再给她一次机会、一点时间。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晓悠在工作方面的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就在我离职半年多以后,却发现晓悠也离职了。而后一次闲聊,她在QQ上跟我说:“我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做不好,可能我真的不适合那份工作吧!”
那个阶段的我,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能给晓悠的就是一点点安慰。换作现在的我,可能会询问她:
·你认为的努力是什么样子的?
·寝食难安、终日想着未完成的工作,就算是努力了吗?
·你有没有做过一些对提升文案写作有益的举动?比如,参考一些经典的广告案例,尝试着模仿一些文案的思路和方法,将其借鉴到自己要推广的产品文案中?
如果没有后面的这些积极行为,那么所有的焦虑、担忧,以及对自己的劝慰和激励,都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努力。
03.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标榜“努力”,甚至“夸大”努力:
明明减肥的计划才执行了一两天,却要把运动的时间、大汗淋漓的自己,全部呈现在朋友圈、微博上,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为减肥辛苦付出;
明明一个月只加了一次班,却偏要拍一张空空如也的办公室里独自一人奋战的情景,让人觉得忙碌;
明明是上班时间静不下心,到了下班点无法完成任务,却要抱怨每天披星戴月,没有一点娱乐和消遣。
这样的努力,不是真的努力,而更像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感动自己、说服自己的表演。毕竟,没有人愿意承受失败,更没有人愿意承受“失败的原因在于自己”的现实。
所以,我们才会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去表演努力。因为把“努力”拿出来给世人看,就能在失败来临的那一刻,自欺欺人地说一句“我已经尽力了”。
不要再用表演出来的努力安慰自己、麻痹自己了,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要知道,这种表演式的努力,甚至比不努力更可怕。
明明没有做任何有益于目标的行动,却沉浸在虚无的满足感中而不自知,还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扼杀了别人唤醒我们的机会。
真正的努力,不是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努力,也不是把努力的一个片段当成全局来表现,更不是打了半天鸡血、树立了一堆flag,最后却还在原地打转。
那些真正努力并得偿所愿的人,没有太多的私心杂念,更不会急功近利,他们只把所有精力专注于能够实现目标的事情上,靠着日积月累的自律,最终换得他人的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