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练团队李倩坚持分享第509天,2021年6月7日。
尊重与希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这本书,是由台湾焦点短期治疗的专家许维素博士所撰写,它是一本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英文简称SFBT)入门的作品,是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哲学观、人性观,专业价值、咨询关系,晤谈阶段、目标架构,例外架构等方面去解读这本书。咱们学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老师们都知道啊!许维素老师还撰写了一部焦点解决学习者必读的《建构解决之道》,也就是咱们说的白皮书。在我看来建构解决之道,和今天咱们要读的尊重与希望是相辅相成,可以称为姊妹篇吧。本书全面梳理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核心理念与常用技术,每个章节不仅介绍了sf BT的一种技术、应用价值和具体方法,而且还有相应的案例、对话和咨询师反思活动设计。可以说是一本焦点取向咨询师的实用工具手册。
一般来讲,想要读懂读通工具书,读起来是很慢的,因为不能一目十行大概了解,要逐字逐句的读,读的时候大脑要有思考加工 ,才能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但对于我来讲,焦点学的都不深不透,焦点的书籍读的也不多,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反思,那就想到什么说些什么吧。自己的案例呀,生活中的小事件呀。经典故事啊 想到了就穿插进来,读者悟着。独行快,众行远,有大家陪伴着咱们抱团成长 ,把读书这件事坚持做下去就好。
SFBT是尊重与希望的学派。在sf BT咨询室眼里。所有的来访者都是值得尊重,相信世界多元各有各的道理。同时也相信每个人都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而咨询师是陪伴者和协助来访者梳理的专家。通过陪伴和梳理,让来访者看到自身的资源,看到已经做到的和做得好的部分。从而产生力量力量,找到自己的希望,并朝着希望迈出一小步。尊重是心理学基本态度之一。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尊重属于第四层次,也是高层次需要,又叫生长需要。按照三级技能书上讲的,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意味着平等、意味着礼貌、意味着信任、意味着真诚、意味着保护隐私,尊重更多地体现在对人的态度。正如sfbt讲的: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尊重,也愿意尊重别人,都希望自己很好并且可以更好,也希望别人过得好。
但说实话,这都是知易行难,说易做难。尽管人人都希望被尊重,但做到一视同仁的尊重难,做到发自内心的尊重更就更难。为什么呀?因为我们生而为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都有自己的喜恶三观。当我们要去无条件接纳那一个和我们不同的人,甚至完全不同的个体时,那我们的容器该有多大呀?这需要我们清空自己,做到绝对的中立不评判,不带个人成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方能达到境界。
那希望呢,希望,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东西,从心理学角度看,希望被宽泛地定义为促进积极信念的情绪状态,它似乎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对未来的期待;亚里士多德——“希望是一场清醒的梦。”艾米丽·狄金森——“希望长着羽毛、栖息在灵魂中、它唱着没有歌词的曲子且从不停歇。”
很明显,我们需要希望,我们拥抱它、接受它,有不断增多的确信的科学证据表明:希望既影响我们的心理也影响我们的生理——它的确有着奇妙的作用,当人们心中有了希望,就点燃生命的力量。
所以,在这本能充满尊重与希望的书本里,在这一份包含尊重与希望的陪伴下,开启我们美好的尊重与希望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