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抽象主义大师卡济米尔·马列维奇,怎么也逃不开至上主义,以及同期的构成主义。
这个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与未来主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可以说是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的结合产物。但马列维奇,这个革命者所创造的艺术原则颠覆了所有的理论和流派,以至于马列维奇自封为“宇宙总统”。虽然他的抽象画从表面上看和康定斯基,蒙特里安很相似,但在艺术层面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在以往的艺术历史中,无论是学院派的古典艺术,还是后来的现实主义,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艺术家都是弱势群体。无论艺术家创造了什么,都是首先代表别人。如宣扬教义,描绘美丽的风景,即使现代主义开始反抗这一切,并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如梵高,马蒂斯,但观众还是强势。因为艺术家还是要借助观众熟悉的世界来表达自己的主张。这其实是对观众的一种妥协,即艺术家还是要观众熟悉的力量来帮助观众了解艺术家。随着艺术家越来越强势,艺术家逐渐放弃具体表象这一媒介,走向抽象化。康定斯基是一个代表,但康定斯基的绘画通过色彩的色度,颜色,甚至形状,让观众有迹可循的去理解作者。
但马列维奇不一样,马列维奇没有丝毫的退让,他让观众目瞪口呆,不知道他在表达什么。然后他像一个萨满巫师,让你去猜测他的意思,而此时的观众像一个傻瓜一样。如果你有相信艺术的勇气,好吧,你就会被马列维奇这个暴君征服。
在马列维奇的艺术观里,只有他的艺术是最先进的,其它所有的艺术都已经过时了,死了。他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他的艺术叫做至上艺术。他最有名的作品《黑色正方形》和《白色上的白色》,他的风格简单,甚至影响到以后美国的极简主义。
马列维奇曾经说过“方的平面标志之至上主义的开始,它是一个新色彩的现实主义,一个无象的创造。所谓至上主义,就是在绘画中的纯粹感情或感觉至高无上的意思。”在否定了绘画中的主题,物象,内容,空间之后,简化成了最终的表现,人们的意识在接近零的内容中,最后在绘画的白色沉默中被表现出来,“无”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原则。
很熟悉的味道,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精髓,终于被一个西方人在绘画中领悟出来。我记得好像是在《庄子》还是在《列子》里面有一则寓言曾提到。孔子的弟子曾向一位农夫提出改良打水的方法,被农夫斥责为精于技巧,坏了心智。《老子》也提到绝圣弃智,这不正是暗合马列维奇的原则吗?看似简单,人人都可以,但他是第一人,是思想者,是大师,我们则是追随者,是模仿者,是凡人。
但就是这人人都会的简单,其实背后意义深刻。马列维奇是俄国革命的参与者,他是共产主义者,他认为俄国革命打破旧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政权。他的敌人,以及代表他们的艺术都需要被打倒。这些艺术品都是待价而沽的商品,是向资产阶级,中产阶级,上流社会献媚的产物。他们创造出这么多种艺术形式都是为了表现。而至上主义代表了苏联,是一个强大力量的产物,它要求政权下所有的人统一思想,集合在一个目标下,所以它要求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雕塑,喜剧都服从这个目标,这个政权下,最多的人是劳动者,他们需要被教育,所以艺术要服务于,不是,致力于这个群体。一方面要让他们感到政权的力量,一方面又要他们理解到,艺术没有以往所有所谓的高雅,它和其它的工作没有区别,所以艺术家在社会上与工人,农民一样,是劳动者,叫做文艺工作者,很眼熟吧。服务大众,这一点影响了包豪斯,极简主义,以及波普艺术。他的某些狂妄的想法还影响了达达主义,不可不谓影响深远。
只可惜,马列维奇的创作还是没有摆脱先锋艺术家的宿命,苏联的文化部门还是认为马列维奇的艺术难懂。他们重新强行推行现实主义,罢黜了这位艺术沙皇。马列维奇晚年相当落寞,一个失掉自己阵地的战士,是何等的悲凉。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