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一章:逆向设计。最近看到学习博主提及的“帕金森定律”很感兴趣,于是想挑战几本书同时阅读,撰写读书笔。这本书是图书馆借阅即将到期,所以赶紧阅读起来。还是以问题导向开始今天的阅读。
1.为什么说教师也是设计师?设计哪些内容?
教师的专业性往往被低估。教师也的确是一名设计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教师,基本工作就是设计本学科的课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满足教学的需求。除此以外还要评估我们的设计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于这一点,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学校管理者,教研员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达到目标。我们往往会忽视我们自己的反馈评估,我们学生对我们的评价评估,以及孩子的父母的评估。就像书中的比喻一样,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员特别重视客户,那么我们也得重视学生,他是我们最主要的客户。
2.为什么说教师是带着镣铐跳舞?在设计过程中,在怎样的约束下?又能发挥怎样的自自由?
“带着镣铐跳舞”只是一种比喻。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只是相对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设计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是合法合规的,除此以外我们还要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例如小学数学教师要遵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符合省市区的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的标准。除了这些外部硬性的标准以外。
每所学校,或者学校集团内部可能也有一些规章制度标准。例如某校小学数学组就有七认真教学标准等等。那么我们还要考虑到教师个人风格和学生的需求。例如学生的人数,学习的兴趣,数学的发展水平等等。
3.教师如何做设计呢?
第一章提出教师做设计,“逆向”思考,以结果为导向。传统设计中有如下两类误区:一种形式多样活动设计,纵然轰轰烈烈有趣好玩,但是却缺少了数学本质,数学本身的思考。另外一种就是灌输式设计,例如除法竖式怎么列?怎么算?就是按照板书一步一步来,然后联系巩固,然后完成当堂作业。至于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算,表示什么意思?并未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那么在一些设计不当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学生或者老师自己本身都不能清晰的回答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学习要点是什么?
二、大概念是什么?
三、教学帮助我们理解什么做什么?
四、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个知识?意义在哪?
教师在做设计之初不妨问问自己这4个问题,上完课以后不妨问自己的学生这4个问题。
4.设计做好以后如何评价?有什么标准?
文中给出了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
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思考教学目标,考察课程标准。结合最近讲座中的学习收获,那我们可以考察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属于核心素养中哪一个关键能力?在由这一关键能力展开,可以分为几个大目标,大目标下又可以细分落地为哪些小目标?
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我们要思考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部分证据可能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学生的一些回答呀,板书呀等等。另一部分证据可能就是我们提前设计好的,比如说一些学生的作业作品。我的具体的企业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这些证据收集工作。其实这一部分是特别特别重要的,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及时做好一些课堂实录。再比如说收集孩子的一些作业作品进行分析。这一块往往为人所忽视。是如果能做好这一块,相信老师专业能力,特别是教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也会快速的成长发展。
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有了目标,有了关于理解的证据之后。那么我们就开始考虑合适的教学活动。2022版新课标提出了以下的这些教学活动: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书中给出了Udb设计模板,如下所示。
那么与 Ubb模板相适应还有设计标准,设计标准中主要是根据上文的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进行各元素的连贯考察。
阶段一设计中对目标内容大概念的关注要达到怎样的程度?
阶段二对于预期结果评估在何种程度上提供了合理有效可靠以及充分的检测?
阶段三学习计划在何种程度上具有有效性与参与性?
以上就是今天的阅读收获。当自然,最好是结合某一内容进行相关设计,希望看完全书对本书有大概的了解以后,可以挑战一下。
1671字20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