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个关键步骤是使用开放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相对应的是防御性回复和封闭性回复。防御性回复比如说别把我扯进来。暗含着责备也就是这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别人的问题。而封闭式问题会带来一场《权力的游戏》,对方要么给出顺从性的答复,要么给出战斗性的答复。不管是哪种回答,结果都是一个人赢另一个人输,用共情的标准看,两个人都输了,因为沟通就此搁浅。典型的例子就是妈妈和早恋的女儿的谈话。你真的觉得他很可爱吗?这是母亲的隐含意思,是他并不可爱。而作者认为开放式问题才是表达共情,因为开放式问题,没有成型的谈答案,什么答案都有可能。相当于我们先交出了控制权,允许他人把我们引领到他想要或希望我们去的地方,开放式问题能帮我们看到无限可能。
第二个关键步骤是放缓节奏。作者认为炽烈的情绪是无法让人表达出共情的,工钱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是无法生存的,就像植物需要光照和阴凉的均衡一样,共情在极端条件下也会枯萎。当我们有过激烈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恐惧和愤怒,其他的情绪就会被无视,也就是因为情绪而失明。情绪由剧烈沸腾降为文火慢炖时共情就扩展开来了。用共情降温安抚情绪时,我们就能重获平衡,对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就能产生更准确的理解。
第三个关键步骤是不要匆忙做出评判。作者认为我们不要过于依赖过去的经验,而应该把想法和感受关联到特定的事件上,要关注当下时刻的体验。作者认为不管我们对一个人的过去了解多少,我们都无法确定他当下这个时刻的想法和感受。就像赫拉克利特说的我们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是在流动和发展的。你到我们以过去的眼光打量这个人的时候,我们就阻挡了共情的自由流淌。虽然根据过去可以很好的预测未来,但共情会提醒我们真正的生活是流动的。
第四部是关注你的身体感受。作者认为人的情绪和身体之间是请你关联。共情也含有明确的躯体成分。我们的身体可以收听到他人身体的信息。表情模仿就是生物同步的典型例子。假设我们正在跟一个伤心哭泣的朋友谈话,不知不觉我们面部就开始自动模仿朋友的表情,然后更加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我们能感觉到朋友正在察觉到的情绪。你就是仅仅通过把我们的面部肌肉放在特定的位置上,我们就能知道他人躯体和情绪的感受。而我们的心情也能被身体的生理反应所改变。实验已经证明了微笑是表达共情的最有力方式之一,当我们微笑时,他人也会不可抗拒想要微笑,通过微笑这种躯体的变化,即使我们正感觉伤心和焦虑,脸上呈现微笑也会让我们感觉好一些,也就是身体有影响头脑的力量。
第五个关键步骤是向过去学习。虽然作者在第三部说要只关注当下时刻的体验,通过理解过往,帮助别人找出现在感觉的来源至关重要。比如作者说了一个例子,就是凯丽因为艾迪随便在电梯里夸了她漂亮的衣服就暴跳如雷,但凯利的愤怒源于长期的屈辱和恐惧,而这段历史是于爱迪毫不相干的,艾迪只是恰好在一个不对的时间出现在一个不对的地方,就算她不夸凯丽的衣服,只是微笑一下,咳嗽一声都有可能激起凯丽的愤怒,因为在那一天,某个地方一定会有某个人成为凯莉满腔情绪的接收者。作者认为,过去尚未被解决的任何冲突都会被带到当下的互动中。所以,了解自己并发展对过去冲突的觉察,是培养对他人共情能力的必经之路。
第六步是让故事充分展开。作者集中讨论了愤怒这种情绪。作者认为,愤怒通常是失望,受伤,沮丧,怨恨,缺陷感或无助的外衣,是感知到脆弱感和无力感的表现。有时候呢,孩子被父母教导卷入争端时用愤怒进行报复,所以导致男孩儿长大很难表达或体验到愤怒之外的情绪。这是因为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被鼓励用愤怒表达所有的情绪体验了。通过共情,我们要能够看到愤怒表面下的挫败和恐惧,并给出合适的回应。我们在与别人攻击的时候,不是为了总结性发言,而是为了能让沟通持续流淌,要让自己完全参与到别人的故事当中。
第七步是设定边界。作者认为,不管在心理治疗还是生活中,为了去除他人的不安全感而进行自我暴露,很少会起作用,因为这会分散掉本该关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的注意力。一个人深深的不安全感,不会因为知道了他人有同样严重的问题而被治愈。设定边界不是说我们不在乎别人,或者为了自己不受他人痛苦的影响,相反是为了能给对方客观的回应,此我们有必要保持自己的处理状态。比如曾经一个患者问作者曾经是否想过出轨?如果是同情,可能会让作者对他心生怜悯,告诉他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共情却指导作者要设定边界,把注意力关注在病人的需要和担心上。于是,共情的回应是这样表述的。“我不觉得猜测别的男人对出轨的看法,能对你的婚姻问题有所帮助。”通过设置边界,我们达到了双方关系的平衡,既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他人特有的需求,渴望。
3.作者认为,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共情则是理解他人。同情是没有边界的感同身受,而共情需要在情绪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把自己的偏见放在一边,控制住自动进行评判和谴责的冲动。而作者以高中校园枪击案举例,认为现场哭泣的家长和各种场景并不是共情只是同情。而这场悲剧过后,在媒体的舆论热议中终于出现了共情的声音。因为人们开始反思,凶手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如何能在凶手采取暴力行动之前就关注到他们的感受,避免13个无辜生命的消逝。在同情的感受下,我们很容易对别人轻易做出评判。而共情的感受下我们却会说,因为我们现在对两个家庭还不够了解,所以此时也是不能做出评判的。
4.作者认为共情的核心是理解,先理解才能做出解释。共情会拒绝那些过快的回答。最有力量的说法之一就是我不知道,也就是不会太过草率或片面的下结论。然而共情始于理解,却不止于理解,理解只是共情这个技能漫长艰辛过程中的第一步。而真正做到共情,需要我们做出行为。难点也正在于我们如何把对别人的理解转化为行动。作者还纠正了两个错误的观点。第一个就是共情,是对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产生的自动情绪反应。而这是同情并不是共情,此外,宫颈也不是一种顺从性的情绪。所以作者旨在向我们说明共情并不止于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而理解想法之后的解释和行动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宫刑是一门需要付诸行动的艺术。此外,要想做到共情一定要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如果共情变得心不在焉,那它就不再是共情了,共情一定要长时间聚焦,而上述表达共情的七个关键步骤就是把我们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直接他人内心和灵魂的语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