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的订阅号“成长中的你”运营以来,我开始认真的对待写作这件事了,以前只是写给自己看或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而现在写的东西要拿出来给别人看,在质量上还是要注意一下。昨天的那篇《beyond feelings》干货解读,我花了3个多小时,并反复检查修改存在的明显错误。我以为这个凝聚了我这么多心血的好东西,一定会有很多人认真看,但结果发现并没有几个人看也没有人转载。有朋友评论说:“文字太多,应该加点图,这样读起来轻松。”我想想他说的话也有道理:“我自己手机上关注的几十个公众号,也就偶尔看一下,这么多APP和公众号都在争夺我的时间,我为什么非要看你写的东西呢?生命短暂,时间有限呀!”,我认为是好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可能并不这么认为,我这是用我的价值观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这样是有问题的。
无独有偶,我同时也在喜马拉雅APP上注册了个主播会员,名字也叫“成长中的你”,目的是为了强迫自己认认真真只字不差的读书,最近在读的是《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已经读了19节了,听到我自己那难听的普通话,我都听不下去了,为了让听众不要期望太高,于是我在我的个人签名加上一句“无广告无废话不要钱,声音不甜美”。我发现每一节的音频都有二三十的访问量。我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么烂的声音还有人听呢?如果一个人听了第一节发现难听,他就不会再去听第二第三节了,但为什么每一节都会有人听呢?而且后面的还比前面的访问量要多一些。这本书有20多主播都读过,为什么会有人一直听我这难听的声音呢?” 。到现在我也没有想明白这是什么逻辑。也许是以我的价值观没法推断出正确结论吧。
我们也经常会在某些场合听到这样类似的话,A说:“我真羡慕你,有车有房,事业又成功,多风光,你一定过的很幸福。” B说:“我倒是挺羡慕你的,生活比较悠闲,工作又没有那么忙,我觉得你过得挺滋润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个就是典型的以自己的价值观去推断别人的感受,我认为你有车有房就幸福,是因为我如果有车有房我就幸福了,但并不能说明你的幸福也是追求有车有房呀?你看看以自己的价值观推断出的结论是多么的不靠谱。更准确的判断应该是以别人的价值观去推断别人的感受,这样得出结论会更接近“真相”。
我发现不仅我们成人会做出这样错误的判断,就连三岁小孩也会做类似的事情。有一次我陪我三岁的女儿在外面玩,另外一个小朋友拿着一个滑板车,我女儿也想玩她的滑板车,就让我去问那个小朋友借。为了锻炼她的胆量,我就说你自己去问她借,但她一直不肯去,我就问我女儿为什么不自己去。她的回答是:“她正在玩。” 我就反问她:“你怎么知道她正在玩,她就不会借你玩呢?”。她的逻辑应该是这样:“如果我在玩玩具,我就不会借别人玩,那么别人在玩玩具,所以她就不会借我玩。” 你看这是典型的以自己的价值观去推断别人的行为。
所以,我们在做一个推断时,常常会以我们的价值观做出推测,这样推断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有问题的,只有以别人的价值观去推断别人的感受和行为,这样才会使我们更有可能认识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