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情绪得分8分
是看的电影《麦田里的反叛者》撑起来的
看完了这本书,想更了解,昨晚想到是否有电影,搜了一下发现是有的,于是今天吃完晚饭看了
嗯,是个很让我动容的电影,很有细节我都有感触,能共情。这远比我看的书中内容增加了很多丰富面,把塞林格这个形象变得丰富立体很多。
有很多个时刻让我动容
在塞林格的老师问他:
现在,你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愿意献出你的生命,用于讲故事,且明知没有回报,仍一意孤行吗?
是他在前线,仍手持笔杆,第一次面临战场,战友死在眼前,他唯一幸存,冻在地坑仍嘴里念叨着“写作”
在他内心紊乱,最后发现冥想,师傅点拨他的几个瞬间
是他避免分心,在乡间定居,冥想写作
是他妻子说:你很会学冥想,但你该学会宽容了
是他答应老师写序言,是老师又一次拒绝他,是他决心说再见的时刻
是看到他嗜写作如命,没日没夜,扔下妻子孩子,是他思考他不适合婚姻
……
他当然有天赋,他当然热爱,但他也知道什么最重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心中最清净的净土。
他想写作时用力写,坚持发表的原则,坚持去乡下避世,最后坚持不再发表
最后他做到了,没有任何回报,仍然一直在写着,这时候,才是真正的、纯粹的热爱
2024.12.20
——————
之前在线下看过一遍,记忆中挺喜欢的,于是来重读
霍尔顿是个正处于叛逆时期的少年,对很多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讨厌虚伪
他生在中产阶级家庭,培养了他挺多丰富的兴趣爱好和品味,这是他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天赋,这当然很好
但当处于叛逆时期的时候,对很多事情都会处于极度厌恶的状态,一定要分清楚黑白是非的界限,万事万物只有一个标准的存在,会挺局限自己的,对自己也很残忍很折磨
我自己以前也存在过那个时期
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霍尔顿内心又很善良,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细节而对人友好,这时候他是更多面的,不是只有讨厌存在的,他会不喜欢一个人,但也会共情同一个人
所以他正处于那个纠结反复拉扯的时期吧,那是成长
这些描写都让霍尔顿的形象变得更立体
文字中充满很多“TMD”,我记得那时候在线下读的时候感觉没那么大,现在重读会觉得这些字眼很刺耳,但我知道,这是一本书的文字特色
最后,结尾比我印象中的早,文字比我印象中的少,我记得那本书后面还有内容的,但我翻阅了好几个版本,都是一样的结尾,我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多了一个记忆吗???
因为我记得快结尾的时候,全书80-90%的部份,有段很让我动容的文字,当年我还反复看,在我工作中,落地项目时,我还专门买了这本书当装饰,把页面打开在那一页,所以我感觉我没有记错,我记得这本书不止这些内容,到现在却戛然而止,让我有点不知所措。
2024.12.19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