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习的优术,就是我们在学习中,必须要学会的两招基本技术。只要有了这两招的术,上文提到的取势、明道,都是能从优术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
优术篇,不会说具体的学科细节。这里的术,是广义的术,学长是希望,通过这两招,让你能自我迭代出,自己的道和势。
大道至简。术就两招:
1.迭代复盘
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他们常见的学习方法是,学完课本知识后,开始做题,顶多就做一个错题本。这是最普遍的方法,本质上是用“学”来带动“习”。
他们往往忽视了,用“习”来带动“学”。对应孔子的话,这就叫做,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我们想要用“习”带动“学”,核心就在迭代复盘。
其实,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记下的笔记,做题输出的结果,还是我们平时学习中积累的思路,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这些资源,是我们充分加工过身边的信息,潜意识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往往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就埋头背书或者刷题,的确输出了不少精华,但是却从来不做复盘。这就好比,种地的时候,疯狂施肥,却不去收获果实,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关于迭代复盘,学长这里先给出标准流程,然后再给出实操案例。标准流程如果太抽象看不懂也没关系,可以先看实操案例,再回头看标准流程。
迭代复盘的标准流程:
a先定义问题:
复盘的时候,发现现在学习,遇到一个问题了。首先问自己,这个问题重要不?如果不重要,就别去解决了。然后再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是为了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是不是非解决这个问题不可?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绕过去?
b拆解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必须解决,那么问题的关键因子是什么?找到关键因子之后,还必须问自己,这个关键因子的本质是什么?
c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必须围绕a的问题目标,以及b的关键因子本质。
实操案例:
a学生版
学长有一个高二的侄子,曾经提过,他的数学成绩不如预期,自己又没什么办法。
按照标准流程,我们先看这个问题值不值得解决。他希望提高数学成绩,其实目标,就是为了考试总分提高,因为他现在离清华北大还有点差距,他必须要每个科目都提升一下。我问了下他的数学成绩,原来都稳定在140了,果然是老凡尔赛了...
如果只是为了总分提高,那么其实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绕过去的,不一定是提高数学成绩。比如,他的物理成绩不太好,但是基本上解题思路都会,如果训练好的话,提高20-30分,是很容易的。所以,用流程分析下来,提高数学成绩,这个问题暂时都不值得解决。把物理成绩提上来,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
定义好问题之后,我们来找问题的关键因子。他物理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做题的时间不够用,他觉得自己做得慢吞吞的。所以关键因子就是时间。我们进一步拆解关键因子的本质:他做得慢,倒不是因为计算过程废时间。他的数学,其实是非常好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他碰到大题的时候,划分物理过程这一步。因为对物理模型不熟练,所以在每次分物理过程、列方程的时候,会卡壳很久。到这里为止,我们就找到关键因子的本质了。
最后带着上面的信息,来输出解决方案:
1)别想着提高数学了,这不是关键问题
2)物理是提高总分的关键
3)物理提分,核心在于,对划分物理过程的刻意训练
4)如何训练1:买本习题,只做最后的大题,做的时候,算好时间,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把过程拆分好,把方程列出来
5)如何训练2:列出来之后,不需要去计算,直接对答案,看看自己列的方程,是不是齐全了。分解的物理过程,和参考答案的,是不是一致。如果答案思路和自己不同,看看他的思路,是不是会带来计算上的便利。
6)复盘总结:如果刚才分解的物理过程不齐全,在错题本上记录下来,不需要整个题目抄,只需要把这个漏了的过程,以及题目关键词句,记下来就ok。如果题目有带来计算上便利的思路,比如这题用能量来算,比动量方便多了。那么就记录下来,题目中为什么可以这么算的,前提条件,以及答案的思路。
7)刻意训练一天,然后晚上睡前总结。看看拆解物理过程的时间是否有提升。
不仅是对理科,对于文科,也是可以同样做迭代拆解。只不过上文的物理过程,就要相对应地,换成该科的学科本质。比如英语,就是词汇、语法、语感。比如历史,就是基础史实和题干的得分提示词。
b成人版
我的前同事,最近在自学ppt的设计。但是他做的ppt,都经常被老板批评。他觉得自己的自学能力很差。
直接上标准流程分析。这个问题值得解决不?能绕过去不?似乎都绕不过去,因为老板要汇报,只接受ppt...
然后拆解关键因子,之所以被老板批评,倒不是因为他不太会用ppt,也不是因为他的设计不够好。最大的关键因子,是他的ppt,经常误解了老板的意图。然后找关键因子本质:之所以误解老板意图,是因为,从老板交给他文字稿,到他最终输出ppt的过程中,哪怕口头上怎么沟通,他都会有偏差。而且整个过程中,他没有输出任何的东西,可以和老板再次确认。所以本质就是,他缺乏和老板汇报的mvp。
最后给出解决方案:现在要学习的,不是如何做ppt。反而,你应该学一下,怎么做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或者汇报文档。在开始做ppt之前,先列出思维导图,图中标记出,哪些内容,最终是会在ppt的设计中强调的,用什么样的形式和风格。把思维导图和文档,作为你的mvp,先确认好方向没偏差,再去埋头肝你的ppt。并且每次和老板确认后,快速迭代。
以上就是,成人版练就超强学习方法的复盘实例。
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成人。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也详细说过系统的复盘方法论。意犹未尽的同学,可以对照这篇回答来看。
2.分类总结
很多同学,看到分类总结,就以为是做错题本。
分类总结,在广义上的实操,必须分为这3个类目来整理:a学习效率和方法;b时间管理;c具体知识点
错题本仅仅是,分类总结中,具体知识点的一个小方面。不要以为,自己辛辛苦苦,把错题抄下来了,就可以感动自己了。你只是把3个类目中的一个类目,其中的一个小分支做好了而已。只整理具体知识点,其实是一种懈怠。
哪怕你的错题本,和学神做得一样好,你的学习效率、时间管理,却从来都没总结过。学神仍然是可以轻松吊打你的...
关于广义的分类总结,我另外一篇文章有详细解释,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关于错题本的分类总结,学长在这里多说两句,因为大部分学生,无法成为学神的原因,就在于错题本不懂得分类。
有的同学,他们做错题本,就是把错题题干和答案抄下来,然后按照课本的章节,来做分类。这是不对的哈。
正确的错题本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a错题本,不仅要有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你在记录的时候,必须要记下来,自己当时解题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是踩到了出题人的陷阱?还是漏了一些关键信息,以后看到这个词,就必须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的?
b把自己当时的思路,和正确答案对比,记下来,答案精妙在什么地方,这样的错题本才有意义。
c错题本的分类,不应该完全按照课本目录分类。如果按照目录来分,错题本就是零碎的,只能解决某一个题目,对真正通用的解题套路,是没用的。尤其现在新高考,出题人更爱综合性的题目,题干不会明显告诉你,你要用什么知识点。正确的做法,是按照题目关键得分点、关键得分过程,来分类。
比如理科,必然拆分成一个个关键解题环节。一道大题,是可以把这些关键环节,分配到不同的类目下面的。比如经典的物理最后一题,你把它拆解成: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多个类目,都是很正常的。
比如文科,对于同一个大题,拆分成不同时代的基础史实背景、不同类型的题干提示词、政治经济文化不同的关键套话,也是很常见的。
学习方法篇到此基本结束,整整三篇干货,无论是中考,高考,考研,还是日常的学习工作相信大家应该都会有所收获。感谢大家的耐心观看,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万能的小黑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