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宛如一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在孩子们的学习之路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小宝老师周老师每天布置一篇小古文背诵,这看似平常的作业,却如同一场奇妙的文化之旅的入场券。
当孩子背着这些小古文时,语感就如同涓涓细流,在不知不觉间流淌出来。小宝背小古文的速度之快令人惊喜,每篇用时很少,却能熟练背诵。我主张他一个句号一个句号地背,一个句号往往代表着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样背诵,即便不能全然理解,也能初步把握文意,就像陶渊明所主张的读书不求甚解,在小孩子启蒙阅读小古文的阶段,这一理念是非常受用的。
这让我不禁想起曾经的一位学生——戴晓芹。那是2008年,她还是个读初三的女孩,齐耳短发,双目炯炯有神。她背书的模样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里。她背书的速度快得惊人,就如同机关枪扫射,又似快马加鞭。每一次她背书,那节奏就像白居易诗中所描述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当时我们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初三的文言文篇幅大多很长,可无论是《岳阳楼记》,还是《鱼我所欲也》,亦或是《送东阳马生序》,对她而言都不在话下。她背起来一气呵成,不添不漏,侃侃而谈,真可谓是背书方面的奇才。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在背书快而准的标准上,她就像一颗独一无二的星,闪耀着无人能及的光芒。
时光荏苒,如今距离那时已经过去了很久。她想必大学毕业都七八年了,虽然岁月流转,但那份关于她背书的记忆却从未褪色。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呼吁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小古文背诵不仅仅是为了记住那些古老的文字,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情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那如同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文化底蕴,以及像戴晓芹这样令人难以忘怀的榜样力量。
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在小古文的世界里畅游,感受那独特的韵味,就像小宝在背诵小古文时逐渐找到的语感一样,开启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旅,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的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