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教育的对象,首先应该是孩子的父母,甚至父母的父母。要让配偶和父母一同来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实践、同时痴迷改进。这样也能破除一个人的认知局限。
2、自己结婚有了孩子后,要非常在意和配偶的关系培养上,为建设好的家庭环境做出努力。因为自己曾经就生长在一个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家庭里,而且越来越感觉到所形成的阴霾真的很难完全消除,只可能想办法消除更多的部分。未来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步自己的后尘。
3、父母的责任除了基本的日常生活之外,绝不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为日后肯定会遇到满足不了的时候,那时候才会是真正的尴尬,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之前,应该思考的是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是不是能够做到。比如很多父母要求孩子读书,而自己却不看书,显然是不靠谱的。身体力行、耳濡目染是最好的教育。
4、跟配偶达成了共识,未来不给孩子留钱和房子。我们的是我们的,他的是他的。传承的应该是价值观、文化、家风家训,包括最重要的生产能力。传承的应该是一个痴迷改进,不断迭代的操作系统(就跟不断升级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样)以终为始的目的,反过来倒推现在应该做什么,才能有能力传承这些东西。自己要首先成为高净值人士,自己有生产和组织能力,孩子才会更容易具备类似的能力和财富。
5、子女的数量比质量更重要。以前出于精力和经济上的考虑,认为养孩子太累、太费钱了,不想再生二胎,但现在观念上有了改变。孩子多的家庭,甚至家族,出人才的可能性才会更高。
6、很多父母为孩子安排了几乎一切,认为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发展,不会错。而殊不知,这种情况,多半是在剥夺了孩子的责任担当,剥夺了孩子自己直面困境的勇气,到头来可能还是一个巨婴。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判断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怕选错,就怕不会选择。
7、开始重视运动、睡眠,并放到了一种战略的地位上。其次开始不主动给孩子吃大豆蛋白,但这些观念和家人的过往认知很多都是相左的,一时半会很难接受,还需要不断沟通,做工作。
8、未来家庭的建设的目标,要建立在生产能力之上,也包括组织生产的能力。因为经济独立是一切的基础。传统教育模式几乎都是把人培养成为一个个合格的参与生产者(打工人)。生产能力的锻造是一个复合技能,父母首先应该做到。
9、天赋,远没有痴迷改进而养成的长期观念重要。以前很多都会认为天赋是老天爷决定的,其实绝大多数看似的天分,都是经过后天的不断改进而习得的。不排除确实存在天赋、天分这种东西,但也只是极少的存在而已。因为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去看,还没到拼天赋的时候。凡事都有改进的方法,关键看自己主观的意愿了,是不是认为未来的自己比现在更好,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