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6
再读《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第四章“气氛和信任”,为作业做准备。
这应该是第四遍了。再读时,最初的浪漫式的兴奋新奇逐渐淡去,而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在博尔诺夫的语境中,教育气氛也有不一样的含义。他认为“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生活环境中一定的内部气氛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态度。”因此,他将之理解为“情感,情绪状态及对教育抱有好感或者厌恶等关系的总和”。
良好的教育气氛对于构建良好的课堂的影响,如博尔诺夫所言,至关重要,包括安全感,良好情绪,以及信任。
但是今天重读时最大的收获时,在谈到关于什么才算是成功的课堂,有趣的课时,再次引发了自省。
教育的根基在课堂。在谈到教育气氛,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课堂中。
成功的,有趣的课堂是我始终矢志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然而它却没有固定的答案。常言道,教无定法,成功的标准也纵说纷纭。
根据我的从教经验,阅读经历,我最初认为,成功的课堂首先是寓教于乐,对于孩子而言,乐趣是首要的。因此我竭尽全力去挖掘课堂教学中与生活的连接点,交集点,尽可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会在自己的英语课堂上,搜寻大量的生活素材,比如明星,电影,书籍,生活经验等等,穿插在图片,造句,情境创设中。
但是,我始终认为,这不是成功课堂的答案。
因此在看到郝老师这个部分的书写时,不啻于一记闷棍:“寓教于乐的课,轻松的课,运用多媒体的课,风趣幽默的课就是有趣的课?”
苏霍姆林斯基却有高屋建瓴的认识“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总结起来,如郝老师所说,一是对知识魅力的惊异。二是对经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两点才是学生获得良好情绪的根源。“学生良好的情绪根本上应该体现为知识的渴求,对学科的迷恋,对学习的兴趣,而不仅仅是外在表情的兴奋轻松。”
郝老师的解读,读出了课堂与知识,对于学生本质上的关联性——学生应当建立于知识直接的联系(通常是积极正面的),而这种链接当中,包含了学生克服困难,获得的成功体验和信心。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课堂。
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之前所勾勒和努力营造的“成功课堂”,实际上还在课堂本质的外围打转。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我曾经千方百计的引入喜闻乐见的元素,但学生的反应却渐渐冷淡了——如果只是以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而没有设法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究的强烈欲望,学生只会对刺激变得冷淡,而远离知识。
这原初的课堂,貌似有新奇的元素,有接连的笑点,但是,归根到底学生的求知是被动,机械甚至麻木的。这样的状态,何以称得上是良好的气氛呢?
从这个角度看待,对于课堂和知识的本体性认识也是良好教育氛围的应有之义,而这一点,还需要更加深入地去洞察。
我想,这也算是我的教育理念走向精确的标志吧!只是行动还需要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