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和木匠》艾莉森·高普尼克——读书笔记 20240426
【背景】听了一遍樊登的解读,后来看了一遍原书,再听了一遍讲书,印象更深了,感觉之前很多的内容自己是没有接受到的,再次做了补充。
作者作为哲学、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背景,作为祖母的身份,以严谨和亲切的风格写了这本书(因为作者的学术背景,自己读起来还是需要有一点点用力)
开始提出了爱的悖论(依赖与独立,普通与特殊)和学习的悖论(玩耍与工作,传承与创新)
人类有着超长的童年的自然原理
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有超长的童年
爱是人类持续进化的保障(父母、祖父母、异亲)
混乱和无序是孩子童年的主旋律,可变性和适应环境的可能性,这是儿童玩耍的意义
儿童在学龄前,大脑急速成长,66%的热量都用来发育大脑
无序的发展,让孩子有了多种可能性,
神经元充分的生长,然后在后续的成长中,对不需要的逐步自然砍掉
孩子在学龄前,专注力的大脑是没有发育出来的,
当前社会关于“教养”的反驳
孩子在童年时期(12岁前),越是重视“教养”(所谓的规矩,成人眼中的听话),亲子就都越不快乐
混乱和无序是童年的优势,也是孩子大脑的优势,过早的训练专注,按部就班,按照成人的要求,孩子就没有了发展的可能性,也会受到各种约束
儿童是靠玩耍的学习的(从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人有超长童年的特点,而且有照顾者)
然后阐述了四个特点: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玩边学,边练边学
边看边学
孩子无时无刻的都在观察家长,并在模仿和学习,家长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自我修炼,让自己慢慢变好
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让孩子照我说的做
边听边学
提高照顾者语言的丰富性,促进孩子建立神经元的链接《父母的语言》
与孩子之间的依恋模式(安全型依赖模式,最健康)
孩子对照顾者的信任,胜过一切方法
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为什么”(寻求解释,因果关系的建立)
非通用语言的训练(提升自我水平和认知)——避免本质主义认知方法(通用语言)
边玩边学
孩子在玩耍中假装(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反事实思维,有利于共情能力培养(理解他人的能力,读小说也可以培养)
孩子玩耍打是一种社交训练
边练边学
学龄前孩子不需要太高的专注度,需要探索式学习(孩子表现专注重复玩的时候时,不要打断)
这个阶段,过分培养专注力,孩子未来的可变性就降低(孩子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
重要的学习不是在课堂上,没有必要额外报各种辅导班
提供稳定、安全、可信任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孩子的大脑是完全够用,小学阶段的东西能很快掌握,不用盯着,盯着反而不利于大脑的发育
孩子的专注力是在6岁以后才开始发育,专注力牺牲的是孩子的可变性,未来的可能性,学龄前都是探索式学习
学龄前到青春期(特别是7-8岁是最冷静和理智的时期)是掌握式学习(形成第二天性)
青春期,给孩子社会性的奖励,同龄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