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两大悖论
1、爱的悖论:与孩子的关系中依赖和独立的矛盾。
2、学习的悖论:大多数教育侧重让孩子学的更多、更好、更快。
孩子通过玩耍来学习。玩耍是一种自发行为,并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设计的。玩耍在童年时期的无处不在,表明了它有某种特殊功能。
孩子会从一个依赖性的生物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生物。
他们也会从以玩耍为主转变为以工作为主的人。
童年是一个天然探索期。就是一个极具可变性、可能性且充满探索、创新、学习和想象的时期。
传统教养模式,父母就像是木匠,一直致力于将塑造孩子,以期最终的产品能符合我们的预期和计划。精确的控制这块材料的塑造。
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但当我们照顾花园,我们是为植物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我们需要为花园付出努力,耕地施肥。但花园会一直出现各种不受控制的事情。
混乱是草地的荣耀,不同种类的花草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荣枯交替,没有哪一株植物能保证会成为最高、最美或最长盛不衰的那一株。优秀的园丁致力于创造肥沃的土壤,以涵养整个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美丽,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弱点和生长困难。
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我们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我们的工作不是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而是给他们玩具,然后在孩子玩完后再把玩具捡起来。我们不能逼孩子学习,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
中产阶级家长来说,“让孩子变成有用的人”的努力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焦虑、自责和挫败感;对孩子来讲,父母无尽的期望投下了朵朵压抑的乌云。
讲述养育和健康饮食的书籍越多,就越显得它们毫无作用。
“无序”是解答这一切问题的钥匙,也是本书的核心科学论点。无可辩驳,混乱是孩子生活的主旋律
在过去,狩猎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猎时,11人类需要分散注意力,同时关注很多事情,并对任何细微变化保持敏感。然而,时代在变化。如今,专注的人显得特别宝贵。当上学取代狩猎而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时,注意力集中便成了优势,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反而很难适应社会。
受保护的儿童时期是解决“探索/运用”困境的方案。儿童期的探索是为了成年后的运用。童年和养育是硬币的两面:没有养育,就没有儿童。如果孩子拥有一个受保护的、需求可以被持续且无条件满足的幼儿时期,他们就获得了混乱、变化和探索的空间。人类拥有一个非常漫长的童年,比其他任何物种都要长得多。这并不是巧合,漫长的童年为我们提供了探索的良机。
如果孩子的天职是探索,那他们自然就会比成年人更加混乱。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混乱天性为人类的可进化性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在孩童时期,人类变化和探索的能力都达到了顶峰。
所以那些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上课认字学古诗这类填鸭式教育的家长,无疑是把小孩本该在这个混乱时期完成对世界的探索的雷达关上,提早地进入了有序的、规训式的、无差异化的“知识输入和信息输入”,把小孩对世界的探头都剪掉,揠苗助长。
总之,年轻的大脑天生就要探索,成熟的大脑则负责运用。
这种爱也让“无序”的智力发展成为可能。孩子们可以尽情探索,不急着运用,并让不同的想法代替他们去试错。如果孩子是波普尔笔下的科学家,我们就是高校和资助机构。通过我们,孩子拥有了我们想也想不到的资源、工具和基础设施,并会用它们去解决问题。同样,就像做基础研究一样,当我们支持数以千计的不同项目时,结果会比孤注一掷要好很多。
婴儿似乎是无用的,甚至可能比无用更糟糕,因为成年人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他们的生命。
相比之下,像乌鸦和鹦鹉这样的晚成性鸟类则特别聪明。乌鸦可以挥舞甚至创造工具,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黑猩猩还聪明。而乌鸦和鹦鹉要比鸡、鹅或火鸡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从父母那里独立出来。新喀里多尼亚乌鸦的不成熟期是很长的,15它们依靠成年乌鸦喂食长达两年,这是鸟类一生中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童年是用来学习的,这就是孩子被赋予的使命,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和孩子有着如此特殊的关系。但孩子的学习远不只是听父母说什么或者做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事。
对孩子精雕细刻终归是徒劳,明确或隐晦地教导孩子无疑是重要的,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试图有意识地将你的孩子塑造成某种特定的样子是徒劳的,也会产生很强的自我挫败感。
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在文字书写发明之前,祖父母是人类历史最有效的联结。
但是对孩子来说,观察和模仿技术娴熟的父母和其他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你像我一样,真正有机会做的唯一熟练的动作就是敲打键盘。但即使像我这样可怜得只会敲打键盘的人也会做饭和清洁、散步和购物、阅读和打理花园、唱歌和说话。
在实践中去爱的关键是一起做事,无论是工作、养育孩子、散步还是烘焙蛋糕,都要以适应你们两者优点和缺点的方式参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