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景业教授在《走进孩子的课堂——研读课标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曾和孔企平教授一同审阅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用书的初稿。
我打开书稿便一字一字往下读。一看孔教授,他已看到文稿大半了,还在快速拨动鼠标向下查看。
‘你在找什么?’我好奇地问孔老师。
‘看小标题。它的框架。’
火箭发射要有一个稳定初始轨道的发射架为基,思维也需要一个校对思维轨道的基础架构。我是一线老师出生,与我们的数学专家、学者、大学研究人员相比,我深深体会到,除了自身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外,最重要的是缺一个科学的思维框架。我的观点和判断常常来源于自己粗浅经验的、一时的想法,而很少有经过深入思考的过程。我的框架是含混的,而专家们的思维框架是经过深入思考的,是清晰的。
缺少思维框架,这似乎是我与专家们的最大区别。”
任老师用非常自谦的手法给大家展示了“思维框架”的重要性。这里的“思维框架”,跟我们所倡导的“结构”、“联系”、“整体”等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同的意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整体的思维结构,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