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读《瓦尔登湖》这本书时,我以为是一本小说,读了几页才发现是一本散文集。是美国一个叫梭罗的作家,他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之久所写的散文。看完此书,我忽然想到了中国的诗人陶渊明,在古代若想出人头地,考科举走仕途是最好的办法。当他真的做了官,才发现官场如此腐败,于是辞官归隐。一边种田养生,一边写诗自娱。陶渊明过的就是这种生活,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梭罗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他没有从政或者去当明星,他却选择在瓦尔登湖生活了两年多,真是回归大自然。与湖为伴,与森林为友,在这样的生活中,他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他在瓦尔登湖两年的沉淀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崇尚自然,文笔优美的文学巨著。不能不说,人有时候去换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环境,真的会有奇迹出现。
梭罗没有像陶渊明那样一直归隐,两年后他就离开了瓦尔登湖。作者写他在瓦尔登湖的日子,并没有采用像写日记的方式,一天一天记录下来,也没有单纯的去描写瓦尔登湖的风景。作者深居此地,通过他对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他对人生,对这个世界,流露出许多发人深省的感悟,从这些感悟中,我深受启发。
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引用了不少圣经里的金句。我以为他是一个基督徒,仔细一看他不是基督徒。在西方的国家里,有不少名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像发明家爱迪生,大科学家牛顿都是基督徒。就连提倡“进化论”的达尔文,晚年的时候也归信基督。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举世闻名的一部文学名著,不少名人和作家都从这部著作中吸收到营养。梭罗对《圣经》非常熟悉。梭罗不仅熟悉《圣经》,对中国的孔子曾子老子也很熟悉,曾经不止一次引用过这些名人的言论。对欧美其他国家的经典他也非常熟悉,这就证明梭罗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瓦尔登湖》一书计21章,20多万字,梭罗在每一章里都有语出惊人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很受启发。开始读时,感觉文章不过就是写他在瓦尔登湖生活的场景,越读越觉得文章非常吸引人,就像红烧肉,越嚼越香,值得玩味。我们不妨找出几处,来品味一下。
梭罗在《省俭之道》一章中说到:“削足适履的傻事没人会做,穿着舒服最实用,才是合身的衣履。”梭罗到瓦尔登湖去生活,可能有人会质问,梭罗 的回答是:人要做自己适合的事,不适合就不要去做。
梭罗在《寂寥》一章这样说:“对任何人来讲,只要是在大自然中生活,并且能感受到这个世界,就不可能有极度黯然的忧郁……没有什么事情能迫使一个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低俗的哀伤。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关爱时, 我深信任何事情都不能使生活变成我沉重的包袱。”有人抱怨钱不好挣,生活艰难。其实有的人家里并不缺钱,生活非常富裕,但他偏偏患上了忧郁症,这是怎么回事?
梭罗在《豆田》一章描写道:“我告诉自己,明年夏天,不再花这么多力气去种豆子和玉米了,我打算种这么一些种子,比如诚实、真理、纯洁、信心和天真等,假如这些种子还没有丧失的话,我想看看他们能不能在这片泥土中生长……”人种豆子和玉米是为了养生,但是人间更需要去种诚实、真理、纯洁、信心和天真的种子, 这真是一语双关,寓意深远啊!
“如果我们已经拥有了高贵和友谊的精髓的话,就千万不要再用我们的卑鄙,去彼此欺骗 ,彼此凌辱,互相排斥。” 梭罗在文中告诉我们,去瓦登湖并不是去做隐士,友谊很重要,他并不拒绝交友,拥有真诚的友谊就需要珍惜……
梭罗在《结语》一章说:“我离开森林,就跟我当初住进森林一样,都有着充分的理由。我觉得我的一生中有好几种活法,没有必要在一种活法上浪费太多时间。”这可能就是梭罗去瓦尔登湖生活的原因。
《瓦尔登湖》并不是一本游记,作者在这本书中谈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涉及了生活,社交,经商,饮食起居 等许多方面。梭罗在这些众多的方面都有它独到的见解,读后让我感悟良多,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