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樊登老师讲书,是丹麦作家马丁·林斯特龙的《常识工作法》,作者本身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所以,这本书其实更偏向于是一本管理类的工具书,教一些企业领导者怎样去更好的管理公司、管理员工;如何从客户角度出发去优化产品。书的本身并没有给我什么特别的感受,真正让我记住的是樊登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说的一句话:“真正让你感到厌烦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这份工作带给你的潜在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讨厌工作,要么是因为业绩带给你的压力,让你想逃避;要么是繁琐的工作程序、压抑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交往,让你想远离;要么就是要面对挑剔的老板、难缠的客户,让你感到崩溃。
你可能想不到,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说法,但是静下来想一想,当你没有工作,每天很闲,没有事做的时候,你真的会快乐吗?还记得特殊时期的我们吗?大概大家都实现了那种每天没事躺在床上刷手机,也不会有骂你的时光了吧;或者是每天无所事事,东屋窜窜、西屋溜达溜达,也不会有人整天在身边唠叨你的时候吧。但是那段时光,你能坚持多久呢?最后,大多数人都在抱怨闲的发慌,无事可做。
人是一种输出型动物,不管是他的心情、情绪还是能量,都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去释放出来。同时,我们大家都一样,都在不断的寻找一种存在感,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所以,几乎每个人在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闲暇时光后,都渴望去找一份工作或者找一件事情去做。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当我们在工作中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讨厌的是现在在做的工作或者是在做的事情,就会产生逃避的心理。但其实我们讨厌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带来的其他的东西。
我们要做的不是逃离工作、不去做事情,而是要学着如何与不同的情绪和平相处。蓑依老师在《人生的静音模式》里说过:“事件本身并不带有什么情绪,真正有情绪的是看到这件事人。”你对这个世界微笑,世界就会还你以美好。
工作也许不会让你感到快乐,但是它能让你找到存在感,让你知道你今天是有事可做的、是有目标有方向的;相反的,不工作、不做事,久而久之你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寡淡的如一瓢清水,每天的无所事事会消耗掉你对生活的所有热情。
不是说你一定要去找一份工作去做,而是你一定要找到自己要去做的事情。当你有事可以做的时候,你就会期盼看到结果,这样才会有希望。
不管怎么过,生活都要继续,但是,我希望大家都是带着希望去拥抱生活、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