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是我哥撑起了我们这个家。”他欲言又止,缓缓地抬头,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群,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几年前他生活的那个小镇。
“我爸在我十岁的时候得了癌症,半年不到就去世了。那时候我们家的经济来源全是靠着我爸跑运输,为了治病,花了很多钱,他去世之后,就等于我们家的天塌了。我妈妈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妇女,大半辈子没当过家。我哥当时才十五岁,也是个孩子而已,正上着初三,准备着中考呢。”他顿了顿,眼里含着泪,我给他递了张纸巾,他朝我尴尬地笑了一下。“没事”咽了一下口水,继续说道:“我只是想起,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餐桌前,对着掉眼泪的那个晚上。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哥说他打算退学了,他要跟着我大舅去深圳打工挣钱,要养活我和我妈。我妈说‘你应该好好读书的,你学习一直很好。’‘可是我们家没钱了’我哥小声地怯怯地说了一句。我妈眼泪就掉下来了,她责怪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让儿子跟着她受委屈了。我妈哭了我也跟着哭了,我不想让我哥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们三个人哭做一团了。”
我妈妈没同意我哥退学,她让我哥一定参加中考。
三个月后,迎来了所有中考生紧张又兴奋的时刻,我哥照常去考试了,只是他最后的文综除了名字考号,一道题都没有写。
后来问起他,他说怕真的考上了重点高中,会不甘心。他说他决心撑起这个家,要养活妈妈和弟弟,就不能让自己犹豫不决,踟蹰不前。
考完他就跟着同学一起去深圳了。只不过他同学是去爹妈那过暑假,而他是进工厂打工的。
我哥他跟着我舅在电子厂工作,包吃包住,那个时候工资还不高,每个月就一千八,他除了第一个月寄了八百,以后月月都是一千五。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省吃俭用地生活下来的,不敢想,也不能想。
过年回家的时候,妈妈说我哥的分数其实还是能上二中的,只是我哥开学的时候没有回来报道。他决定了要做的事,他一定会做到,所以他十六岁做了我们这个家的大家长。
两年后,我哥做了车间主任,我们家的外债也还清了。
回家过年的时候,他说他想去深圳电子商业最繁华的地方开个小店。母亲问我们哪来的钱开店啊?我哥说他会挣的。回深圳之前他多留了一个礼拜,在我们家弄了一个小卖部,零食小吃日用品,供货商是他在县城的一个同学。在教会了我和我妈怎么记账,怎么打标怎么去经营小商店之后,他就回深圳了。
我们家的经济慢慢地就好起来了,母亲也开朗了很多。放学回家,我也能帮忙看店。一切都很顺利。
我哥存了一年的钱,在华强北的赛格广场的三楼租了一个几平米的柜台,开始卖智能手机。
在电子厂上班的时候,他积累了不少人脉,他们公司老板也很看好他。我哥三年的电子厂的工作经历让他对于手机软件熟门熟路,在他的店铺里,不仅卖新机,也会回收二手机,顺带也会做一些修理手机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