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指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等。
您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呢?常见的,昆曲、中国古琴艺术、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生活中也有很多随处可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写字肯定是需要纸和笔的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2009年9月30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收录的文房四宝之一——安徽宣纸。
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泾县
这些地区都属宣州府(宁国府治宣城)管辖,所以称为“宣纸”,宣纸易于保存,经久耐用,不会褪色,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既然有这么多好处自然手工做出来的过程肯定也是极其复杂和辛苦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因宣纸制作选材要求极其严格,为什么发源地在安徽省泾县,泾县境内的青檀树皮纤维是制造优质宣纸的最佳原料。青檀纤维与一定比例的沙田稻草纤维混合后,使得宣纸具备了纯白细密、绵韧而坚、百折不损、不蛀不腐等特点。
工序分为
1、摊晒宣纸原料。
工人肩挑宣纸制作原料——稻草、檀皮,运到山坡准备摊晒
2、锤皮,将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分别处理,制成燎皮浆和燎草浆。
3、捞纸,二人抬着纸帘在纸槽中入水晃动抄制两次完成一张宣纸。
4、捞纸,纸张的厚薄均匀全凭经验,每张宣纸的重量都需要控制在标准正负一克的范围内。
5、晒纸,师傅把湿宣纸一张张从纸帖上揭下,再用天然松针刷将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刷在高温的石灰焙表面进行烘干。
6、剪纸,按照宣纸不同尺寸规格裁剪毛边,最终成型。
它传承千年,不蛀不腐,使得文书典籍、书画珍品得以千古传存,被誉为“纸寿千年”。玉骨冰肌、绵韧洁白,独特的品质使它和艺术共生,与文化共存。“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细分工序108道,历时3年完成,这就是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