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曾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想谈谈关于读书,我的一些微妙的感受。
读书对于我,时而如饮甘泉,时而如嚼灯蜡。亦如一个三角函数,兴趣随之周期变化。读书,是我一直坚持热爱的一件事。读书已然成为一种习惯,就像我的母亲总在我耳边说,“习惯成自然。”
以前我闲得无聊大致计算过一次我读书所花的时间。如果把所有时间都算上,从大一开始到现在,大概我一个星期读完一本书。且令我感到有趣的是,我读书所花的时间和以前大学打游戏的时间是差不多的。
曾经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希望我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好看的书。对此我总是和他们滔滔不绝地谈论我所读过的书籍。有些人,在我听完我的推荐后,他们会对我发出质问,甚至抱怨我推的书,不太好读。似乎对方不喜欢看书,是我的推荐问题。有些人,倒是十分乐意听我的推荐,一股脑儿买了十几本。这时,我便开始担忧起来,往往我会劝告说,“读完再买吧。如果你觉得我推荐得好,下次再来。”
当然也有少数人真正热爱读书的。一见到那些书友,我便主动亲切地问候,询问她们喜欢读什么书,读了多少本书,妹纸微信多少等日常比较关心的问题。
究竟,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需要过多废话了。那些名言警句,已然将其几乎诠释殆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人人都知道需要读书,但事实上大家花在抖音、微博、游戏上的时间远远大于读书。有的人甚至连一个月,也读不完一本书。这就导致我这位仅仅读了一些书的,反而成了一个奇葩。我发现往往大家似乎总是对读书有一定的隔阂与误解。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对读书的浅薄(shenke)的看法。
个人觉得,书应该分两种,一种为“有用书”。譬如医学、机械等可以实际提高个人技能的专业书籍。是为谋生。我也读过不少“有用书”,从读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我终于有幸拥有了一个本科学位。这点便是读书带来的硬性收益。另一种便为“无用书”,类似文学、哲学等。这类书籍不会教我们如何去做菜,如何去赚钱等具有增长改善我们某一技能的作用,不会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任何效益,只能提高我们对于人生与世界的认知度,丰富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是为谋心。其中,当属哲学是最“无用”的。它们带来的是心灵上的慰藉与智慧。术业有专攻,科学和文学对人类都有巨大的影响。我很难说作家比医生高级,只能说,作家比医生少。文学家哲学家更多是天生的,而医生会计大多是可以培养的。这个世界有伟大的作家,同样也有伟大的医生。
很多年轻人喜欢看网络小说,那也叫读书。读得大都是没有什么营养的书。还不如读一些营养比较丰富的一些生活类书籍。譬如《家常菜一本搞定》这本书,营养便十分丰富。什么维生素都有了。倘若你问他,为什么不读一些名著,他会说,读不下去,我比较喜欢读有意思的书。吃烤面筋不用学,烤面筋怎么烤便需要学。
这点杨绛先生已经说得十分明白了。她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先生所言极是。我的感受是读懂一本书,需要两个基础。其一是阅历,这个阅历包含读过哪些书,走过多少路,说白了就是见过多少“世面”。其二是敏感。敏于感受的人,感情会更加细腻厚重。敏于思考的人,思想会更加深刻复杂。天生越敏感的人,阅历吸收的东西越多,越复杂。写作只不过是以不同形式将其表达出来。其他的艺术,类似音乐、绘画等亦即如此。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以前的语文题目标准答案,总是有一句XXX作者通过XXX,表达了XXX的思想感情的缘由吧。
书籍的种类很多。譬如文学、经管、社科、艺术、生活等等。我读过很多作家的散文,其中大多数人都以读书杂为上。似乎只要读书杂了,都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这点我觉得十分误人子弟。人家是作家,日日读书,日日写作。读书杂,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其领域是大神了。读书杂是为了拓宽知识的边界。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倘若你想要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必须专攻一门。否则,我们大学要专业有何意义?类似我们大学所学的专业一样,可是我们每个人的就业方向又不尽相同。
当然,只是觉得读书是生活当中的调味料,那油盐酱醋,皆可浅尝。但是倘若想要管中窥豹,至少是具有明锐的头脑与丰富的阅历的人。否则,就算读书再杂,也只不过是小猫钓鱼罢了。
我这个人好奇心大,往往好奇那些大作家到底读了多少本书,才能写出来那样优美深刻的文字出来。譬如,我了解到莫言在图书馆四年间读了1000多本书。我觉得十分夸张,这样平均算下来,他大概一天需要读完一本书。这个和我在书店上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可能是因为他的图书管理员和我图书专员职位不太一样,他比较会划水。
白岩松说过,炫书和炫富没有什么区别。我想我们在寻求读书的质量和数量方面,和求富也没有什么区别。
叔本华说,倘若文学是一朵花,那么哲学便是花所酿造的精油。再后来,我开始读一些哲学相关的书籍。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最初是哪来的呢?苏格拉底开始读谁的书呢?这就是说明在读书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东西,那便是思考。苏格拉底的名言,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无知。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伟大的作家、哲学家之所以最终可以独树一帜,往往是深受前辈影响,再加上自己的消化融汇一体后,自成一家的。这像极了一位武林高手,往往都是从三脚猫功夫练起,后来八大门派样样精通,加上天赋异禀,又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独门绝技。
关于读书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觉得读书不一定全是好事。但至少首先读好书,好读书,读一些书肯定是好事。因为人的一生,没有哪一件事是可以占满我们生活所有的时间。我们需要物质上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需要精神上的滋养品,琴棋书画诗酒花。总而言之,书籍应该只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人生的工具,而我们最终感受到的,才是最真实的。
我的老师说过,读太多的书,容易受其影响。这点我不会否认。读太多的书好坏便是难以权衡了。好比是药,从某种程度上说,任何一种药都是毒品。只不过只要剂量得到控制,身体能够消化,不会造成自身的伤害,也是无妨的。这也是我读书所得读书之心得体会之一。
最后我想到了一位朋友曾说的话,他说,“喜欢读书的人,都是有棱角的人。”朋友他也喜欢读书,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喜欢读书的人都是有棱角的人。只记得余华曾说过,他自己是那种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一类人。
不过,无论一个人读不读书,我都喜欢有棱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