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小区门口,总有一些农村的老人家在摆摊卖菜。每次家里没菜了,孩子爸都会拿上现金去那里买,还不讲价。
很疑惑的问他:明明去超市更近便,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拿零钱去买路边摊呢?他回答说,老人年纪大了不会用移动支付,这些现金能让他们方便一些。钱不算多,但菜卖完他们就可以早点回家。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善良的旗帜,是积德不需要人见。”
教养,是了无痕迹的温暖传递,不必总是向对方言明。我对你好,却不希望你难堪,你也不用觉得有负担。
今日金句:
最高级的教养,就是刚刚好的留有余地,刚刚好的不动声色。
关注我的小伙伴都知道今天已经是第三天再次聊关于教养这个话题了,不过挺有趣的,之前两天都是众所周知的明星,黄渤、何炅。难免会有点觉得“高高在上”,那今天就来自了自己的身边。让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故事,故事稍后补上。
如果一个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喊大叫,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这些会经常被说到没有教养~我今天看完这位父亲的故事,我想到的是他家孩子的教养应该不会差,具体为什么呢,那接下来我会用三分钟时间和大家聊聊孩子对于规则认知的三过程,分别是认识规则、反复练习和内化规则,相信有孩子的家长都会有所收获。
首先是认识规则,不难理解,要想让孩子遵守规则,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有哪些规则,规则的内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父母遵守规则的行为来理解规则的含义,这才是孩子认识规则的第一步,这绝对不是教条式地讲道理可以达到的。全家统一遵守,上行下效。
接着是反复练习,就是会出现不停的重复,举个例子,我的小宝现在吃饭的时候会扔饭,出现这个动作我会抱他下饭桌,不允许碰食物,不能吃零食。他会再想办法去吃食物,我们会明确禁止,想吃可以,坐餐椅吃,扔食物=不能吃饭,会饿肚子。反复多次之后,就会明白食物不能乱扔。
这个时候也伴随着内化规则。我们在反复练习的时候要“对事不对人”。一味地说,“你怎么这么不乖不听话”,并不能帮助孩子明白规则是什么,只有不断地提醒她“规则是什么,她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掌握规则。
这个很难,但是也相信只要有意识去做,时间过后总会收获结果。认识规则、反复练习、内化规则,三者合一,一定让孩子变得更有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