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儿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儿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1) 弟[tì]:通“悌”,指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 犯:冒犯。
3) 鲜[xiǎn]:少。(注意:教材中读音有误,请改正。)
4)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形式。
5) 务:专心,致力于。
6) 仁:孔子的一种最高道德的名称。
【译文】
有子说:“平时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但喜欢触犯上层人物,这样的人很少见。不喜欢触犯上层人物,却喜欢造反,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君子在根本的事务上尽力,基础建立了,道也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理解与思考】
“仁”是孔子学说的基本概念,有子的这句话反映出了儒家的核心观念“仁”与“孝”的关系。有孝就有悌,它们是两位一体的。有子从为人的立身之本出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孝悌之心。上孝下悌是人的天性,同时又是君子仁德的根本。做到对父母尽孝,对兄弟敬爱,那么以下犯上、作乱的行为,就会很少甚至没有。这样,一个人的仁爱之心就渐渐地培养出来了。
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孝悌之人就不会犯上作乱,因为懂得孝悌的人就明白上下级关系,懂得礼仪,所以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首先要推崇的是孝道,中华文化实质上就是一部孝文化,国以民为本,民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一个朋友认为这段话是用来束缚百姓造反的,是对老百姓思想的绑架,这段话反过来说如果你去造反,那么就说明你不孝不悌,从而说有子是统治阶级的走狗,我倒是不认同这种说法,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实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说从天子到诸侯到大夫都是有血缘关系的,那就不难理解有子说的孝悌和犯上作乱的关系了吧?逆命题本身就有真命题和假命题,既然没有反着说那我们就不该反着理解,其次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得到所有国家的认可,何来有狗一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