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注释】
1)知:(zhì)通“智”聪明。
2)道:谈论,叙述。
【译文】
孔子说:“君子要做的三件事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就是老师对自己的表述啊!”
【理解与思考】
仁者不忧。论语总共就一万多字,“仁”字出现了一百零九次,由此可见“仁”的重要性,它是中国儒家思想核心中的核心。孔子对“仁”解释是:爱人。即爱别人,好好地爱别人,善意地对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之心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的心。如果做到了“仁”,那么行走在世上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了。
智者不惑。所谓“惑”,也许可以这样来解释,当你或这样或那样有所选择的时候就是“或”,下面是一颗心,当这样那样的选择将心遮住的时候,迷惑就产生了,但是当你的心能把或此或彼的心托住的时候,你就不迷惑了。学生问老师什么叫仁,孔子回答:爱人。学生问老师智呢?孔子回答:知人。孔子的“智”并不是指学习上的聪明,而是做人的智慧。懂得别人,懂得自己,我们就不会感到迷惑了,但很少有人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始终处在迷惑之中。
勇者不惧。仁者一定要和智者匹配起来,而且还要勇者不惧。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勇敢,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者,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行走不避犀牛猛兽者,是猎人的勇敢;白刃相交于前视死若生、大义凛然者,是烈士的勇敢。还有一种勇敢,处变不惊,每临大事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颜色不改,用智慧去洞悉眼前的是非,这就是君子的勇敢。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无所畏惧了。
仁智勇为什么被视为君子三德?因为仁者给我们一种无忧的胸怀去包容,智者给我们一种清明的理性去判断,而勇者给我们一种坦荡的气魄去面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这就是儒家告诉我们的这种基本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