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歌曲里都这样写了,说明知了真的是夏天不可缺少的一个代表动物。
麦收之后的一个月里,是抓知了猴的旺季。记得小时候,这件事似乎暑假里的每晚日常,而村头的小树林则是大家的主战场。
晚饭过后,三三两两的人们拿着手电筒,挨棵树的寻找,一茬又一茬,奇怪的是,不论哪个点儿出门,都能找到一两个知了猴。大概是这些知了猴的出洞时间也不一样吧,早出洞的猴儿被人吃,晚出洞的……也不一定不被吃,我家对门的叔叔婶婶喜欢半夜出去照树,找到的都是刚蜕皮的嫩知了。
知了猴营养价值高味道也美,对于小时候嘴馋的我们来说,也是个改善伙食的机会呢。虽然也有些大饭店的人会去村里收买,但是我们大多数都不会卖。小朋友第二天一早会先比一比谁抓到的多,抓的多的就会很骄傲,吃的时候也能多分几个。
妈妈一般会先用淡盐水泡起来,这样它们就不会金蝉脱壳变成知了飞走了,然后清洗干净,放在油里炸一下,金灿灿亮晶晶的,诱人的香气就出来了。我们经常会还没吃,口水就流了出来。
……
回忆小时候,真的是很美好啊!如今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偶尔也能听到蝉鸣,但稀稀疏疏,完全没有办法跟小时候那种震耳欲聋的"吱~了~吱~了——"声相比。应该是城市到处是钢筋水泥覆盖,导致那些幼虫儿大都再也没法出来了吧。
而且到了南方后,我才知道,南方人是不吃这个东西的。有个老乡,他家附近有条景观河,河边种满了柳树,他有天散步的时候发现树干上爬了一些知了猴的空壳,兴奋的不行。晚上回家就去拿手电筒照,结果被围观和鄙视了。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在柳树上离根不远的地方,每个都缠了一圈透明胶带,知了猴爬到此处,由于太滑都无法通过。于是,他就等夜晚人散了之后,提个小桶去捡拾就好了。累积到100个的时候,他还叫着我们几个老乡,专门去他家开了个"知了宴",实在是有趣。
不过从去年疫情开始,据说老家也不让抓这个东西了,因为知了也算是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身上就有可能带病菌,所以为了安全就一刀切了。
不过也好,这些小生灵们少了个天敌,他们每天都可以引吭高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