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着焦虑。焦虑这个词在心理学的领域上是被充分解释过的。适当的焦虑实际上是对我们有益的,它可以促进我们学习、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当人们面对潜在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就会产生焦虑,这些因为一定原因引起的、可以理解的、适度焦虑的,这就是正常的焦虑现象。比如,学生在准备考试前,尤其是重大的考试前,会觉得紧张,坐立不安,有的甚至会有一点心慌,这其实都属于正常的现象,在这个考试过后其实这种情绪就会消失不见了;还有就是比如你在工作中,马上要进行业务汇报了,你也会产生同样的一些情绪反应,这都是正常的焦虑反应。那不正常的焦虑呢?具体说不正常的焦虑是指没有明确的导致焦虑的原因因素,或者说你的对事物的刺激和反应是不对称的,你的反应严重或者是持续性的焦虑反应,这些都要引起重视。如果你发现你长时间的感觉到焦虑,那你要注意了,一旦发现需要去及时的检查治疗。
焦虑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聊过了很多很多,这次是最后一个学派。我们已经了解过了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中的焦虑是怎么样的,这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最后一个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中的焦虑。
首先先回忆一下我们之前讲的内容,在人本主义学派认为,焦虑是缺乏关爱导致的,就是说你在小时候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导致的,父母对你的情绪没有一个好的察觉和照顾,从而引起的焦虑恐惧害怕的因素。
人本主义的理论有很多,咱们通过代表人物来介绍它的理论。
首先第一个代表人物为罗杰斯。在我们的成长中,是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没有条件的积极的关注的,这么说下来有无条件的就有有条件的,有条件的就是说,当孩子无论对错只有完全服从父母的意愿和想法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咱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小时候的你肯定都会玩一些玩具,比如说积木,在你用积木摆出一个造型时,你的父母是选择第一时间去表扬你回应你,回耐心的问你你这是做的什么呀?并且鼓励你继续加油,还是家长一看就说你这个是什么玩意啊?你能不能摆一个好点的?就开始以一种批评的语气来说你,或者压根不理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的关注。这样很明显的能理解后者这样关注会对于孩子的发展是不敢的,孩子可能会变得不自信,会变得自卑,还会用别人的想法来评价自己,这样的评价就有可能是消极的不好的,那这样的人长大后会怎样呢?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果在日后的生活中还是不顺利或者遇到了什么事,这就会使他感受到焦虑的混乱的,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就会是消极的方式。也就增加了患有焦虑症的风险。
除了罗杰斯还有一个人物就是马斯洛。马斯洛这个人其实在我学习心理学之前就有听过这个人,在心理学中,他提出的理论是什么样的呢?他从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角度来谈病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成因。马斯洛排列出了一个等级,具体的需要有哪些呢?
①生理需要:这个很好理解,指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例如食物、水、空气、睡眠等等。这就很明显是对于生存下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它是所有需要中最强有力的。
②安全需要:这里说的安全需要,它包括对人身的安全、生活的稳定以及免遭痛苦或疾病的需求。举个例子来讲,在公司中的许多员工来讲,他们的安全需求其实就是,安全而稳定的工作,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等,这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是否能选择这个工作最关心的问题。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这个也不难理解,它是指我们要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就比如我们会去交朋友、谈恋爱等等。
④尊重的需要:这个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它包括别人对于自己的尊重以及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的需要,也就包括对于我们的评价等等。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能就有些复杂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实现自己的梦想、抱负,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的需要。那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呢?其实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所要用到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可以使我们自己逐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所想要成为的人的样子。
那怎么整体的理解这几个层次呢?这几个层次在被满足时对于我们的身心发展肯定是有益的。满足了也可以避免心里疾病,反之可能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最后一个自我实现需要是什么呢?通过刚才的形容可以看出来,它像是在未来是对于在自己发展成长的,所以它也可以叫做成长需要。就是我们在成长中,未来发展生存中需要满足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可以帮助我们的人格发展,使我们的人格变为更健康的人格,如果这个需要没有被满足就可能会导致我们发现出消极的人格特点,而且自己也没有办法去形容或者是无法指出使自己不适的具体原因是怎么样的。
这些和焦虑联系起来,如果人们因为前四种的需要一时得不到满足,肯定会产生焦虑,但是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正常焦虑就有可能变为病态的不正常的焦虑情绪,也就我们所说的不正常的焦虑情绪,对于事件的发生与自己的反应是不对称的,在这其中焦虑就是最典型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