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儿童发展科学委员会将压力归为以下三类:
(1)正向压力:参加表演时,有点紧张,但最终还是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这种压力里包含着不安、兴奋和期待的成分。非紧张过度,否则这种压力通常更有可能让孩子表现得更好。
正在体验正向压力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有着足够的掌控力。碰巧的是,对于那些不必要的、不是非做不可的事,孩子反而更有可能坚持下去,也更有可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二)可承受压力
例子:研究人员每天把小鼠离开,母亲15分钟,然后再回到母亲身边,半个月之后,小鼠变得很有韧性比起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母亲的小鼠更加有韧性。
(三)毒性压力:被定义为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应激系统被频繁或长期地激活。毒性压力要么非常严重,比如目睹了严重的侵害事件,要么是慢性的,比如日复一日地经历某种压力情景。
倘若当下发生的压力情景难以缓解,何时结束也遥遥无期,孩子又缺少支持,他们自然会感到对此缺乏掌控力。
毒性压力非但不能帮助孩子为真实世界做好准备,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多地运用正向压力和可承受压力,而尽量规避毒性压力呢?这在理论上很简单,但执行起来很棘手。首先,孩子的身边需要有一个能提供支持的成年人;其次,孩子需要时间从压力中恢复过来;最后,孩子还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控制感。
教师可以教导孩子,教练可以训练孩子,辅导员可以跟孩子强调毕业有要求,但是父母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归宿。
对于在学校或其他地方遭遇压力的儿童,家庭应该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应该是一个休息的地方。孩子感受到他们即便处于困境之中,也深深地被父母爱着。她的韧性就会增强。
你总是关注孩子,上交家庭作业的最后时限,以及关注它丢在那里,的作业表单和自家孩子交火,那就会导致学校的压力,在家里扎下根。那些唠叨争论提醒的效果,远不如一句:我那么爱你,才不愿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
家庭是安全的基地时,青少年和儿童更自由地探索,探究外面世界的各种可能性。而且是以更健康的方式。
他们会定期地返回基地,一方面看看是回来心坎家庭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回来寻获家的安全感。如果没有这种安全感,青少年会往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是固步自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二是抓住所有机会,不顾一切的离家出走。在别的地方建立一个避风港。
不争吵就相当于风平,孩子的表现也就相当于浪静了。
当孩子不喜欢集体运动与,我们没有必要逼迫他参加集体运动。而是想办法帮他找到适合自己的,我们可以告诉他:“在我们家里,每个人都要做一点积极向上的事,那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点不同的东西,来我们找出适合你的新尝试。”父母在孩子上幼时就预约足球,棒球,游泳的课程,只要孩子把兴趣投入进来。
不喜欢运动的那些孩子,其实并不喜欢有组织的运动,一些人来说,参与到团队中,本身就是一种社交挑战,一些人觉得运动是一种实打实的苦差事,要么很累,要么被要求做这做那。会因为在朋友面前表现不佳而感到尴尬,不强迫这些孩子去参加团体运动其实是不是一个好主意。
针对这类孩子的情况,我们建议去执行如下家庭准则: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孩子参与大多数孩子不愿参与的运动:如:击剑,你让孩子掌握大多数同龄人都不具备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游泳,攀岩,马术和武术,些项目都可以让孩子愈发精进,且这些比赛都需要孩子全力以赴,拿出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