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姑姑家里度过考学前的两个月后,开学之后陈晓便在姑姑家里和学校往返还是住宿之间,果断的选择了住宿,一为了减少姑姑的麻烦,二也为了向往已久的“逃离”,这让陈晓很是兴奋,一个人的未来终于到来。
从此以后,十三岁的陈晓开启了自己与自己,自己和周边相处的未来。
一个混身拧巴的人就该放到集体去,让她切身体会不是所有人都能容忍你的矫情。
其实说是如此,现在回想起来初中的寝室生活也是乏味可陈,记忆模糊,随机组合的八个女孩,然后又经过视觉嗅觉触觉开始有意无意的组成小团体,女生宿舍的惯有套路罢了。
初来乍到时,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像小猫一样,即敏感又好奇,互不认识,只能互相寒暄,试探,观察,慢慢的迈出第一步,渴望交到异乡的第一个朋友。
很多人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女生寝室是不是都会有很多抓马的情景上演,其实在陈晓看来如果不天生排斥,不要凡事都不依不饶,有事大家互相退一步,女生寝室就是很美好的存在。
陈晓的初中是全封闭式学校,按月放假,大家都来自县城各地,全员住宿,503是陈晓的第一个寝室,里面有几个可爱的小姑娘,刚开始来得时候还有人因为想家偷偷躲在被窝里哭,陈晓就从来没有因为“想家”哭过。
陈晓很享受宿舍生活,喜欢那种大家聚在一起有事没事互相八卦聊天的氛围,每天抢着时间节点吃饭洗澡睡觉的习惯,一本小说传阅了八张床的轮回,不计较得失的举手之劳,小吵小闹的事情当然也时有发生,但是基本都是逞一时之快没有谁会真心想要伤害谁。
喜欢归喜欢,但是陈晓在这其中依旧特别边缘,凡事三分钟热度,对人也一样,她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绪里面,热情冷漠,幽默沉默,都是一念之间,连自己都觉得难以捉摸。
所以就算503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宿舍,她们是她进入青春期的第一批朋友,她在时用尽全力去交往,一毕业便从此是陌路,在联系人列表里不再联系,就像她离开了家那边她也再无朋友,这是个循环。
最后能剩下的必然寥寥无几。
陈晓会怀念,怀念当时带来的某种情绪,某个场景,某样情感,但是她从来不“想念”,“想念”都她来说是个很陌生的词,她可能天生是有情感缺失,以至于没有对谁或者对哪个地方的情感能浓厚至此,直至今天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