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读书营以前,空闲时间偶尔翻翻几页书,一年读个几本书,适当去考个什么证书玩玩,就当时线下生活的朋友圈里,已经算是比较努力的人了。
进入读书营后,知道了这里有人一年读200多本书,有人坚持网上学习英语400多天,还有人坚持写作日更100多天,更有人手握多本含金量很高的证书,甚至有人身兼数职玩转多个领悟……这些,只有在励志书上看到的故事,一个个活生生故事就发生在读书营里。
这下,我知道了努力和努力之间的差距。曾自诩的努力,其实是别人运动前的“热身运动”都不算。我坦然接受了自认为一直努力中的自己没有看到变得更好的结果。
2016年有了知识付费,身边朋友还在刷剧、嗨微信聊天,不知、也不敢进入网络课,我已经付费完成,上上网络课,听听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更自以为很努力学习,在变好。
进入读书营后,有人一个音频可以听100遍以上,一本书可以读10遍以上,一个演讲训练可以自拍一百个视频以上,坚持日更几百天……
这是,我更被碾压得体无完肤,原来努力和用心努力的差距之间的差距,有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也更加理解了李海峰说的“我不怕一个人一年读300本书,我怕有人一本书读300遍。”
读书营5月份的共读营共读《跃迁》,10天一本书每天写感悟。
在金华线下读书会,几个书友刚好交流分享《跃迁》,我突然发现忘记了“跃迁”书里具体说什么,只记得当时读这本书时候对触动很大。我当时的情景正应了古典老师在《跃迁》里的那三句半“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别人艺术都看过,只好感叹,我靠,你讲得真好。”
共读此书的燕妮,刚好在同一时段在宁波参加一个线下读书会分享《跃迁》,赢来了书友们的阵阵掌声。
努力和努力的方法不同,收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我和燕妮都是张萌粉,从《人生效率手册》实践时间管理。
我每天5点早起,除了完成写作任务,好像没干啥;晚上回家继续写文章。一天2篇文章已经够呛。读书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散网。
她每天5点早起,金句、晨间日记,背单词,看书,做习题;中午听一本,写书评;上班趁空写文章;晚上带娃,写文章,偶尔的调整看奇葩说、《知识就是力量》、去健身房。这段时间,每天稳定输出4篇文章,还在读书营、写作营和老铁们互动、分享知识。一个月偶尔投个稿,写作变现。
我自由时间比她多,效率却没她高。我们差距专注力和用心程度不同。
在写作营,我每天领了任务就默默回家完成任务,忙于应对一篇《每天10分钟,一起学写作》,一天一篇的作业任务,除了完成任务,很少时间阅读、关注群消息,鱼哥的分享回看后就存档。
其他老铁看了分享就应用。比如鱼哥在群里分享知识,几个平台一同发送原创文章,慢慢积累粉丝,掌握技巧。群里的小伙伴都已经在实践应用,而我一直无动于衷。
“学而后不用等于白学”。学习态度和应用态度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前几天有人问我“你怎么总是和别人比较?只要自己有进步就好了呀!”
我说“榜样就是参照物,是灯塔,不会失去方向;通过和身边比你优秀的普通人比较更容易找到差距,发现问题,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和自己很容易看上去有进步,可能偏离了方向,容易白努力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