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这一天,天地间的阴气盛极,而阴阳本为同根一体,阴到了极致,就会转化为阳。此时,人体的生理状态亦然,因此,冬至养生,不仅要护阴还需养阳。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密切相关。冬至时节,自然界的阳气开始逐渐回升,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开始由内而外生发。然而,由于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的阳气相对较弱,且处于潜藏状态,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养生方法来补充和养护阳气,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冬至后补阳之法
睡眠起居养阳
《黄帝内经》提到:“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在冬至后,早睡能够让人体更好地保存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晚起则可以补充阳气。阳气就如同人体的卫兵,分布在肌肤表层,承担着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安全的重任。因此,在冬至时节,人们应尽量早睡晚起,尤其是老年人,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以充分利用阳光来补充阳气。
冬至时阳气开始萌芽,保暖至关重要,要避免阳气受到寒气的伤害。中医讲 “寒则涩而凝之”,人体气血运行在此时会变得更为缓慢,若再被寒邪侵袭,周身气血极易发生拥堵。所以,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患者,以及平时身体较为虚弱的人,更要注重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等部位的保暖。不过,保暖也需适度,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因为过于保暖致使身体出汗,甚至大汗淋漓,反而不利于阳气闭藏,容易引发疾病。
饮食进补补阳
冬至过后是进补的好时机,但需依据个人体质而定。冬季人们通常会摄入较多肉类等肥甘厚味食物,这容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内热积聚,进而引发疾病。故而在食用热性食物时,可搭配一些补充津液且稍清凉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在食物的选择上,有许多可以补阳的佳品。例如板栗,它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大量脂肪酶,具有良好的御寒作用,冬季食用可增加身体热量,提升御寒能力;核桃仁性温,能补肾固精、润肠通便;韭菜性温,有温中开胃、行气活血、补肾助阳之功;羊肉肉质鲜嫩,味甘性温,可补阴、丰体泽肤、补虚劳、益气血、壮阳道、开胃等;狗肉性温,能温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鳝鱼性温,可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虾类性温,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之效。此外,像枸杞、巴戟、羊藿等中药也具有补阳的功效。在此,为大家推荐一款经典的补阳药膳 —— 当归生姜羊肉汤。其做法如下:准备当归 30 克、生姜 15 克、羊肉 250 克及适量调料。先将羊肉剔去筋膜,放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然后过清水洗净,斩成小块;把当归洗净切成片;将瓦煲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置于火上,用旺火煮沸后,加入当归片、羊肉块、料酒,煲加盖,改用文火煲 3 - 4 小时,最后点入盐、味精调味即可。此汤具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的作用,适用于妇女产后气血虚弱、阳虚失温所致的腹痛,对血虚乳少、恶露不止等症状也有一定疗效。
适度运动藏阳
运动养生应遵循自然规律,冬至时节,自然界处于 “藏” 的状态,人体也应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储存能量,因此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过于剧烈的运动,如跑步、打球等,会消耗肾精,不利于阳气的潜藏。应选择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较为平和的运动方式,在动中求静,达到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
冬至时节,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太阳出来之后,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因为此时气温相对较高,人体阳气也较为旺盛,运动既可以激发身体的活力,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运动结束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身体水分流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稠度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运动时更要格外小心,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前往医院就医。
冬至后养阴之要
应对燥邪滋阴
冬季除寒邪较盛外,还有燥邪。燥邪会导致人口干、皮肤干燥等阴虚症状。中医讲 “阴为阳宅”,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肾阴充足,全身阴液才有源源不断的补充,因此需滋阴润燥,可参考大补阴汤辨证加减。
饮食调理助阴
在饮食方面,可多吃一些具有养阴作用的食物,如生地、熟地、枸杞、阿胶、沙参、玉竹等。对于阴虚火旺、经常熬夜的人群,以及肾阴虚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鸭肉、乌贼、牡蛎、蛤蜊、豆腐、甘蔗、银耳、海参等甘冷性凉的食物,以滋养阴液。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滋阴类的药膳,如百合莲子羹、银耳雪梨汤等。平时要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的平衡,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伤阴,加重阴虚的症状。
冬至养生:阴阳并济,安康度冬
冬至过后,养生应秉持阴阳并重的理念。补阳可从睡眠起居、饮食进补、适度运动等方面着手,护阳防寒,促进阳气的潜藏与生发;滋阴则需应对燥邪、合理饮食,滋养肾阴,以达阴阳平衡之态。同时,要依据个人体质与地域差异,灵活调整养生方法,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唯有如此,方能在冬至之后的寒冷时节,有效预防疾病,养精蓄锐,为新的一年奠定健康的基石。需注意,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也可能存在差异。若在养生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