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情感上的愚钝,就像是门窗紧闭的屋子,虽然爱情的脚步在屋前走过来又走过去,我也听到了,可是我觉得那是路过的脚步,那是走向别人的脚步,直到有一天,这个脚步停留在这里,然后门铃响了。”
这是前段时间网络上一个很火的梗,我最先看到与此相关的,是一个博主剪辑的一个视频,其中余华说,他在写这一段的时候,门铃是真的响了,所以就成为了一个很完美的巧合。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话题里的视频就慢慢发酵成了很统一的剧情,一位博主自拍,然后门铃响了,这位博主的对象进来与博主亲在一起。或者是一对情侣官宣,用的是门铃响了这个文案。
我开始也觉得这是一个很浪漫的故事,我在屋子里踌躇,然后有人站在门前,门铃响了,爱情来了。直到我真正去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大家推崇的“门铃响了”原本并不是一个多美好的的故事,相反,它的结局十分悲伤。
《第七天》的主角,杨飞,一个公司的普通小职员。李青则是同公司光鲜亮丽,身边有很多人追求的女强人。机缘巧合下,杨飞与李青产生了感情上的摩擦,出现了暧昧的火花,一年后两人结婚,但两年后,李青遇到了她认为真正了解她的男人,于是两人又离婚了。再后来,李青的丈夫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把所有债务留给李青后飞到其他国家去了,债主找上门时,李青早已在浴缸里割腕自杀。在面馆吃面的杨飞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件事,恰巧此时面馆突发意外,火势蔓延,但陷在震惊中的杨飞没有反应过来要跑,最终死在了火灾里。
因此“门铃响了”的结局并不是多浪漫的,这些文字,大概也并不适合用于刚在一起时的官宣文案,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所以,我们引用一些话,最好是了解之后进行的,不要盲目地跟风,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更稳妥地去做一些事情,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当然,如果并不在乎结果,只在意过程和感受,那一个句子对个人的情感经历来说,也无伤大雅。
我这篇感悟主要是围绕“门铃响了”这个话题展开的一些讨论和想法,但是这其实只是很小的一个点,这本书还有很多很多的可考察之处。
有杨飞与杨金彪的父子深情,有鼠妹和她男朋友凄美的爱情,有官员的特权问题,甚至有很多那个年代难言的敏感话题。还有最重要的,也是余华主要想介绍的,即人死后的情状。
很多小说会把死亡写成一场无休止的纠缠,千百年的羁绊。但是在《第七天》里,人死后便成了灵魂。有墓地的,可以火化,然后前往四季如春的墓地,没有墓地的,就要四处游荡,不过也可以去“死无葬身之地”,最后变成累累白骨,但也是自由的,有来往熙熙攘攘的灵魂与之相交谈。在这本书里,死亡这件事和亡故的人,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他们依旧有着自己的感情,不是可憎的索命厉鬼,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以另一种方式永生。
所以,《第七天》远比我们想的更有深意,刚开始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它与我们平常看到的描写不太一样,有一种荒诞怪异的感觉,但是把第一天,第二天看完,也就能慢慢熟悉这本书所构造的环境,再把第三四五六七天看完之后,我们对于死亡,爱情,亲情等很多事情,大概会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总看一种相似的描述是难以获得成长的,一些完全颠覆的描写,反而会有利于我们思维的激发,所以不论是赞叹还是斥责,这本书都是完全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