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喊“爸爸”而不习惯喊“父亲”。总感觉“父亲”两个字虽然代表着敬重和爱戴,可是太老气,太严肃,好像拉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还是喜欢喊“爸爸”,亲近,没有距离感。
小时候,最怕的人就是爸爸了。从小到现在,记忆中爸爸也不曾打过我们一次,哪怕只是一巴掌。可是,我和弟弟妹妹就是怕他。如果我们做错事,只要爸爸拿眼睛狠狠瞪我们一眼,我们姐弟三个便会吓得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恨不得有个地缝能够让自己钻进去,更不用说顶嘴什么的了。
那时候,爸爸在我们眼里,是山,是天,是神,无论发生什么事从来也不会害怕,因为后面有顶天立地的爸爸给我们遮风挡雨。
爸爸没事的时候总跟我们说小时候没有机会读书的事,言语间都是遗憾。他说他每天只用一个早上便能默写一篇课文的生字,可是,那时候家里穷,大伯伯也读书,爸爸又有五个妹妹,所以他只读了几天书,奶奶便让爸爸回家帮家里干活挣工分,然后让二姑去上学了。正因为这样,爸爸总是告诫我们一定要好好上学,说不识字出门像个睁眼瞎子一样。
像很多家庭一样,我们家也是那种典型的“严父慈母”式的传统家庭。幼时印象中的爸爸是极其严肃而严厉的,对我们姐弟三个“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心切,跟我们说话也极少带着笑容,好像那样就会失去了做父亲的威严一般。也只有当学期末看到我们拿回家的奖状,才会满意的露出久违的笑容。
记忆中,爸爸唯一一次流泪是我读二年级的时候,二爷爷因为喝酒出车祸去世。那个晚上,第一次看到爸爸失声痛哭,而年幼懵懂的我却无法真正体会到那种无法言说的悲痛。
许多年以后,当我毕业后离开家只身出去闯荡,家里因为很久没有我的消息,爸爸有一天晚上梦见了我,睡梦中的他大喊一声我的乳名后惊醒过来,然后就哭了------这是爸爸第二次流泪,事情也是后来妈妈告诉我的。
而我,听了妈妈这些话,心里不仅仅是愧疚、不安、懊悔——那种复杂难言的感觉,犹如一杯烈酒,喝下去,呛得眼睛疼,心更疼,除了流泪,只能流泪。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姐弟三个都已成了家,心里总以为父母还身强体壮的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依然能够时时刻刻为我们遮风挡雨。
可是,前年国庆,当我们一家三口回家的时候,在大门口撞上出门接我们的爸爸,一瞬间,我意外的发现爸爸不知何时开始已经华发丛生。
那一刻,自责让我的眼泪无处躲藏,原来,不知不觉中,爸爸已经开始老了。而我却只顾着我的小家,忘记了远方“大家”里的双亲已经开始渐渐老去,需要我们为他们遮风挡雨,承欢膝下。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当我自己做了妈妈之后,才知道为人父母的辛苦操劳,牺牲奉献。
对于我的远嫁,最初的时候,父母是强烈反对的,以至于还把妈妈气病卧床许久。可是,固执如我,那时候年轻的自己只是一门心思想使劲握住自己手里的爱情,一直以为父母生气归生气,总有一天看到女儿幸福,是会原谅我当初的狠心和无情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可是,虽说现在交通发达了,而一旦自己有了家,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才知道这短短的两百多公里就像一条天堑,总是难以逾越。
现在,每次回去之前,他们便会开始欣喜的期待着,把家里的棉被抱出来晒晒,把床铺好,买好所有我们喜欢吃的菜和零食。
我们回家的那几天,是爸爸妈妈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当然,为了照顾我们三家的孩子,操心着孙子孙女们的吃穿,也是最辛苦、疲惫的。有一次,爸爸对我说:你们不回来吧,就会想你们回来,可是,回来住几天走了之后,你妈都要休息好几天才能缓过来。我听了心酸又无言。
每次看到爸爸笑呵呵的满足孩子们所有无理的要求,我都不禁会问妈:这是我爸吗?小时候对我们多“凶”啊,眼睛瞪我们一下,我们都会吓得发抖!现在居然连孙子爬上肩头都只知道笑,好像都不会生气了一样。
妈妈笑了,说:这不就是隔代亲嘛。再说他都当爷爷外公的人了,对着这几个活泼可爱的孙子哪里还舍得凶,亲都来不及。
是啊,人类的繁衍,生生相息,脉脉相传,骨血亲情,都在这一代又一代的轮回里吧。
PS: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还有娃儿他爹,以及全天下的父亲,祈愿他们幸福、安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