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没有什么可吃的菜。煮面条的时候,都是用盐、油、葱花再加上刚煮开的面条汤做成很咸的葱花水。然后吃面条的时候,就向盛面条的碗里加入两勺葱花水调一下味,这样的面条吃起来既有咸味还有葱花的香味。
偶尔有一次,也是准备吃煮面条,家里一棵葱都没有了,母亲怕我们小孩子不愿吃白水煮面条,于是就让父亲却找一点可以调味的东西。父亲出去转游了一下,一会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小把我不知道名子的叶子。
母亲把那点叶子用刀切碎,加上盐和油,同样还是用刚煮开的面条汤把它沏成咸水,一股奇怪的味道便扑面而来。
母亲给每人盛了一碗面条,再向每个碗里加入两勺咸水。我把盛面条的碗端到自己跟前调了一下味,还是觉得这味道特别奇怪,如果说这是香味,但这样的香味却从来没有触碰到过我的嗅觉和味觉,说实话我对这种香味很抵触。
由于我害怕严厉的父亲,虽然不喜欢甚至讨厌这种味道,但还是低着头沉默地用筷子一根一根地挑起面条,慢条斯理地吃着,那面条我是整根呑下的,没敢嚼,因为我受不了那奇怪的味道,既便这种吃法,那种奇怪的味道还是有点令我作呕。
父亲看到我吃面的样子,就对我说教:"快点吃,这面条多好吃啊!我专门跑到你堂哥那个园子里摘来的香椿叶,这味道多香啊。"
母亲看到我那为难的吃相,心疼地说:"不愿意吃这种味道就别吃了,把这碗面条给你父亲吃,我给你另盛一碗,只放点盐和油就行。"
就因为这事父亲还和母亲吵了一架,说母亲太惯孩子,还说什么小孩子什么东西都吃才好养活,还给我讲了一通他小时候挨饿要饭的经历。
虽然那顿面条吃的一点都不痛快,但我永远记住了一个名字和它的味道,那就是"香椿叶"。
依稀记得,那时候好像没有吃香椿芽的说法,都是等到香椿芽长成了香椿叶,等叶子老了后,把它晒干,再把它弄碎后储藏起来作为香料。我好几次亲眼看到过父亲是这么做的。
第一次见到香椿芽,是母亲带我去城里走亲戚,那时正是香椿芽上市的季节,亲戚做了一盘香椿芽炒鸡蛋,在亲戚看来这是一盘高大上的稀罕菜,但我还是依然不吃,只吃其它的菜。心里还嘀沽怎么城里人什么都吃啊。
真正地吃到香椿芽,是我到城里上班后。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事,他父亲是菜贩子,每次卖不完的菜她都会带一些给我。有一次她给我带了一瓶腌好的香椿芽让我尝尝。出于礼貌,我欣然接受了,并在她面前亲口尝了一下,自我感觉还能接受。
就这样从开始的抵触到能接受,然后就渐渐地喜欢上了它。并且还知道它确实是城里人的稀罕菜,不仅是因为它的价格贵,而且时令性比较强,就短短的那几天,据说过了谷雨,香椿芽就变老不能吃了,城里人是不吃香椿叶子的。
自从喜欢上香椿芽后,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腌一些,放在冰箱里冷藏起来,以备长远享用。
后来,父亲知道我喜欢上了香椿芽,还专门在老家的院子里栽了棵香椿树。
又到了吃香椿芽的季节,这不前几天回老家,我带了些回来,又把它腌上了,准备过几天享用。
满满的回忆,满满的父爱,慢慢地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