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是指当人看到别人遇到各种恶劣处境和遭遇,导致艰难和困苦时,内心所生发出来的一种真实心境。——是针对于人的。
“虔诚心”是指人惊奇于超越界无限的强大和全能、全知、全善的神性所生发出来的完全的相信、敬畏、顺服、屈从的真诚心境——是针对于神的。
华夏文化中,孟子为人当应有的“四心说”回应景春时也强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对别人富有怜悯同情之心只能算是仁慈的开始。人如果对人没有仁慈之心,别说做大丈夫,就是连做人都不配。
老师在山中归纳福音之纲领“真福八端”时提出:“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
与孟子的仁慈立说不同的是:
慈悲心的出现,只是仅指于“我”与“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而真福八端的仁慈却出现了第三方——你怜悯人的同时,也被超越界的神性所怜悯。
如是就有了慈悲心与虔诚心本应和谐却又矛盾和对立的关系
——你承受饥饿的痛苦时,是否可食用用来表达虔诚心的祭祀之物?
如果可以,是否轻视和侵犯了至高无上的神和人对神的神圣的虔诚心?
如果不可以,何以体现出你如同神一样的慈悲和怜悯之心?
连看得见的人都不能怜悯和慈悲,何以去爱那看不见的神?
我们说到底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信仰的体现。宗教透过教义、礼仪、建筑、语言、行为、以及内心的转变和升华把信仰体现出来才称之为真正的宗教。
那一位强调说:“我要的是仁慈,而不是祭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