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雅的班主任》读书笔记

28

她说,“班里一个男生抽烟,部分学生有样学样,其他学生包庇他们”

采取了四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尊重学生的选择。

第二步,向政教处领导汇报,并根据校规,给XXX记过

处分,也是让这个寝室的学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其实,学校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总是将板子高高举起,再轻轻落下。轻易开除学生,但必须让学生明白学校有这样的规矩。

第三步,将这一事件的处理情况和学校的规定在家长群里告知家

长,声明这些处分是要记录在案的。学校严肃处理学生的抽烟行为,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是为了班级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请家长配合老师,帮助学生改掉类似的违纪行为。

第四步,召开班会。在班会上我没有提及抽烟的问题,只是

①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有哪些。

②说到这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时,你们有什么感受?”

③如果你不做这些事情,会怎样呢?”

④这些所谓的不得不做的事情,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且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

⑤现在请大家把‘不得不’换成‘我选择’,再来说一说刚才的话

⑥当你们在说‘我选择’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

⑦我们内心的想法是一切事物的根源-这就是负责任的真正含义,为你自己的选择负责。

人的烦恼主要来自两点:1.做了选

择,却不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2.明知道那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却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我多么希望你们能成为有责任心的人,以后尽量不要再做错误的选择。”

29

“一个13岁学生的人生理想是当乞丐”

孔子曾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

焉,耻也’。意思是说,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自己却很贫困,就要自找原因了,自己不努力是很耻辱的。在国家政治混浊时,自己富有且位高权重,也要反省自己,如果是依靠不正当手段谋取的利益,也是可耻的。

您遇到过学生价值观偏差问题吗?如何在不说教的前提下进行引导?

在教学中确实会遇到学生价值观偏差的情况,比如过度功利化、对规则缺乏敬畏、忽视他人感受等。不说教的引导关键是用“体验”“对话”“示范”代替“灌输”,分享几个具体方向:

1. 用“情境共鸣”代替“道理评判”

- 当学生出现偏差时,先别急着否定,而是从他的视角切入。比如学生觉得“成绩好就行,不用管同学”,可以说“我理解你想专注提升成绩的心情,不过上次小组合作时,你帮同桌讲题后他进步了,当时你是不是也挺有成就感的?” 用他经历过的正面体验,触发对价值观的自我反思。

2. 用“故事留白”代替“直接结论”

- 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比如影视片段、新闻事件),不急于给出“对错”答案,而是抛出开放性问题。比如讨论“网红为流量摆拍苦情戏”,可以问“如果你的朋友觉得‘只要能火,这样做也没关系’,你会怎么和他聊?” 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梳理价值观逻辑。

3. 用“行动影响”代替“语言要求”

- 老师的日常言行本身就是一种引导。比如坚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哪怕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认真倾听他的想法;看到学生随手帮同学捡东西时,真诚说一句“你这个小举动让人觉得很温暖”——这些具体的行为和反馈,会比“要善良”“要尊重他人”更有渗透力。

核心是让学生感觉到:价值观不是被“要求”的,而是在真实的体验和思考中,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