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于飞——徐霞客传(8)
文/浩荡白鸥
8
明代科举考试,依然离不开四书、五经,当然,也增加了《性理大全》,这些书是正儿八经的教材,是学子们为了求取功名而孜孜以求的“必修课”。霞客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学校,就无法回避这些教材。事实上,这些传统课程的学习也奠定了霞客深厚的文学功底,但霞客更看重的是那些“课外书”。
在他的教材下面,经常藏着《山海经》《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大唐西域记》《大明一统志》等古籍及山海图经,甚至还有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其亦真亦幻的描写为他展示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他幻想有朝一日要像唐僧那样漫游,像孙悟空那样天马行空。后来,在金华北山之巅,霞客果然找到了那种感觉。
除了这些方志、地理典籍外,霞客还对东晋名士谢灵运格外关注。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谢灵运的山水诗,倾听谢灵运与山水间的真情对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他百读不厌,记录心得体会的笔记不知记了多少本;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的游记作品,也成了他茶余饭后的另类佳肴。
这些书籍为霞客展开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他下定决心此生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遍三山五岳,探求长江、黄河之源,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山水,用自己的笔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界的神奇美丽,了解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万历二十九年(1601),霞客14岁。奉父母之命,他参加了在江阴县举行的童子试,可惜没有考上。然而,早已蓄下穷游五岳四渎之志的霞客并未就此消沉。相反,却有一种脱离桎梏的轻松与喜悦。
他与同伴一起登上江阴县城北边不远处长江边上的君山之巅。在那里,他看到了真正的长江。只见江水正舒缓地向东流去,与他在史籍图经中看到的长江完全不同。在他的印象中,长江应该像万马奔腾那样壮观。但他彼时依然心潮澎湃。他知道,这平静的江水、宽阔的江面说明,它经过千难万险,踏尽崎岖坎坷,已经来到了它的归宿,即将投入大海的怀抱。是啊,它怎么能以咆哮的姿态进入它栖息的港湾?
长江,也许累了,它走得太久、太远了。可是,它到底从哪里来?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难道长江也是从天上来的吗?
《禹贡》上说,长江发源于四川的岷山,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能够沿着这滔滔的江水,溯江而上,找到它的源头,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那将是多么有趣,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小小年纪的霞客,在君山之巅久久沉默,它的思绪已经跨越千山万水,穿梭在时空的隧道里……
万历三十一年(1603),霞客的父亲在南旸岐东北三里远的冶坊桥别墅里遭盗匪抢劫受伤。第二年,徐有勉不幸去世了。为了更好地照顾祖业,在徐母的主持下,霞客与异母弟弘祚分了家。弘祚仍住在冶坊桥别墅,霞客与母亲住在南旸岐老宅。按照礼制,霞客开始为父亲守孝。期间,霞客“哀毁骨立,里人以穉孝称。毕力丧葬后,外侮叠来,视之如白云苍狗,愈复厌弃尘俗。”
父亲的意外去世,加上当时农民起义事件不断,北方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了后金及大清政权,江阴本地的织工也不断地罢工,这一切霞客备感凄凉无望。人事沧桑,人生苦短,荣华也好,富贵也罢,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何不学习古人在山水中寻找乐趣,实现自己的价值呢?
霞客问奇名山大川的志向愈发地强烈,但是,父亲离世,老母在堂,他又如何能不顾亲情,去潇洒地走四方呢?
殊不知,母亲早已看到了儿子心中的纠结,她告诉霞客:“好男儿志在四方,怎能像笼中鸟、辕下驹那样生活呢?”知书达礼,善解人意的母亲为儿子鼓劲加油。一代奇人,一生奇事,一部奇书,就这样在江阴名门望族徐家大院里起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