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25日,7天时间,阅读《奇特的一生》第110~180页,总共71页,用时1小时55分钟,平均每天阅读10.1页,每十分钟阅读6页。这一周的阅读量和速度都比上一周慢。
这本书几乎是我有史以来读的最认真最细致的一本书。这要感谢“实度光阴”成长俱乐部的促动。
这一周虽然阅读量少一些,速度慢一些,但是有很多更深的感触,这一次分享其中一个。
你关注什么,你的生活就是什么;你关注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成为什么。
每个人的一生中发生的大事不过那么几件,更多的是日常发生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般的小事,和喜怒哀乐悲惊恐的情绪。这些就像一砖一瓦、一水一沙,一天天堆积起来,慢慢就堆成了一个人的生活高楼和人生大厦。
《奇特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柳比歇夫以及他的一些好朋友们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
……不是在书斋里讨生活的学者,他们谁也没有特别优越的生活条件,谁也不是与世隔绝,不闻不问战前和战争年代的忧虑、风雨和苦难。现实生活并没有放过他们,他们同样遭受过不幸,吃过苦头。然而,你看他们的信,便可以明白,他们的生活内容并不是苦难,而是成果。
“生活内容并不是苦难,而是成果。”多么棒的一句话!完全可以想象,在那样的战乱年代,即使身为科学家,他们的生活会经历多少困苦!但是,在他们的眼里,看到更多的是成果而不是苦难。
如今,生活在如此安定的环境中,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但的确有一些人并没有感恩生活的恩赐,没有去看看自己在生活中创造了哪些成果,反而常常像祥林嫂那样,满眼都是自己的不幸、悲伤、委屈。这些人,要么一直这样下去,脸上刻满岁月的伤痕,越老越狰狞;要么沉迷于各种各样流行的“疗愈”,在许许多多的小事情上纠缠不休。(我非常支持适当的疗愈,我反对的是沉迷于过度疗愈。)
现实生活中,人们有一种倾向:放大自己的痛苦和别人的幸福。
其实,抛开金钱、权力等等外在因素的差异,每个人的生活状态本身都差不多,谁也不见得比谁好多少或者差多少。那些表面风光的人,谁知道他们背后的痛苦有多大?古希腊一位智者说:
“如果每个人的痛苦可以当做商品一样拿到市场上交易,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宁可再把自己的背回家!”
对于我们来说,懂得这些道理之后,特别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不去跟别人比较,而是调整自己的关注点。
人的一生,就像完整的一天。有白天,有夜晚。如果你总是关注白天的明亮,你的生活就充满明亮;如果你总是关注夜晚的黑暗,你的生活就是那么黑暗。如果你厌恶白天的日光太刺眼,你的生活就充满厌恶;如果你欣赏夜晚的明月和满天繁星,你的生活就充满浪漫。
更进一步,如果我们能在刺眼的日光和夜晚的黑暗中发现另外一种美,一种不一样的美,我们的生活恐怕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了苏东坡,那么一个才冠古今的人,历经人生苦难和宦海沉浮,差一点命丧大狱,但是到了晚年,他对自己的弟弟说:
“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的乞儿。在我的眼中,无一个不是好人。”
我相信,他在生活中一定常常关注那些积极阳光的事情,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会发现生活的光明,从而才能历练出来这样的人生智慧。
我们也许学不来苏东坡那样的才华,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这样的人生态度。
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关注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