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的第一个“明”是动词,意思就是把明德明出来。
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自身具备的,只不过我们的明德都被遮蔽了,被我们的私欲,被我们内心中小我的偏见给遮蔽了,导致它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明明德就是把这厚厚的灰尘擦干净,把我们原本就有的明德彰显出来。
亲民是明明德的途径。
亲民的意思就是亲爱于民,体察人民生活。
明明德不是把自己关在书斋里面冥思苦想,不是把自己局限在书本里面,也不是隐居山林。
明明德一定要通过体察人民生活,去了解社会上的人,去融入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修心养性。
道不远人,天道就在人民生活中。
至善就是最高的善,把明明德和亲民做到极致,就是至善。
用王阳明的话说,至善就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意思就是让我们的心达到和天理一致的状态,心中所想的东西无一不是天理的标准,不掺杂任何小我的私欲和偏见,这种状态就叫至善。
至善,是我们生命中最高的目标。
知道了止于至善这个目标之后,我们的心才有了定向,心有定向之后我们才能平静,平静下来我们才可以安定,安定下来才能考虑周全,考虑周全之后才能有所得。
定静安虑得来源于我们知道了最高的目标,也就是“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