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指导师认证班21天心得笔记Day 2
绘本自2000年左右被引进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很多妈妈都了解绘本是个好东西。如果问她们为什么给孩子读绘本,可能会有很多答案:可以给娃认字,让娃知识面更广,多读书能写好作文。。。
每个家长的想法不同,以上提及的这些目标通过阅读有可能实现,也有可能适得其反,或者也有可能得到的更多。
这取决于什么呢?
取决于家长——家长的态度、家长的引导、家长的认知。是啊,目标一致,但不同的方法最终走向不同的道路。比如你希望孩子通过读绘本学会认字,每次念书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这样可能认了字,但也可能漏掉了图。孩子是认的字了,却也只认得字。和认字一样重要的读图能力却被忽略。比如我们去艺术馆,很多作品欣赏不了,这就是一种读图能力弱的一种体现;小学生的看图写话也是读图能力的一种要求;古人见景抒情何尝不是一种读图(看景)能力呢?
读绘本一旦功利,就会有期待,期待没被满足就会变成失望和苛责。继续刚才认字的目标来说,遇到昨天讲过的字,可能会停下来问这是什么字?孩子本来沉浸在故事中,却硬生生被“出戏”。苦思冥想也也不认识,刚才舒心享受的阅读之旅瞬间变成妈妈的唠叨批判大会:这个字刚才还看见的啊,怎么还不认识,都白读了这么久!娃以后再拿起书,想起是妈妈让我认字、爸爸让我发表读后感想,好累,就不能安心读个故事么?
一直以来在是否让孩子阅读后写读后感、摘抄好词好句这件事情上我一直是存有疑虑的。就是因为太功利了,如果让我这么做,我是不会喜欢的,那孩子会喜欢么?尤其是对于正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阶段,最终我没有这么做,这样的事情适合老师留作业,至于在家里,就轻轻松松读个故事,和娃一起哈哈大笑。时光流逝,最后孩子记住的是和妈妈一起阅读的温馨时光,而非好词好句,我觉得也是相当值得的。
今天没有和大家讲怎么讲故事,因为我觉得大家对阅读这件事的底层认知更重要的。如果是一颗功利的心,那么我们所学的每一个方法对孩子来讲也许都是不经意的伤害,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术”之前,先正“道”非常必要。也许我的孩子阅读完也没有记下几个好词好句,也许没有写过读后感,但只要她热爱阅读,这都不成问题,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