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接到老师发的微信,说是班级门坏了,学校修不了,需要家长来修。
我想这也不是个事儿,让先生找人修一下就行了。
这时候老师又打来电话说这个事儿。我让老师放心,这边我们找人来修。
老师说这个费用让家长们都知道一下,平摊,马上运动会了给孩子们买水,到家长群里发发。
老师是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有自己的想法主见。我马上接话技术说好。
这边刚发完,老师又打电话说班费比较敏感,还是不要收了,就把修门的费用解决了就行。
我继续接话技术说好的。
这边家长群收到几条信息,有家长说这是质量问题还是孩子弄坏的?还有人问升级了没换班吗?(我突然想到了孩子在学校被没收手机的案例,有家长关心手机是啥牌子的)。有家长说为啥学校修不了?为啥家长得掏钱?
还有家长一家伙说了一堆,说那桌椅板凳黑板电灯门窗坏了都要家长维修吗?……
我发现我有点情绪。
我为啥有情绪?因为我想完美解决这事儿。我觉得这都不是个事儿,为啥有事儿了?我以自己的思维来理解别人的思维。我对这事儿的期待值高,想象的就是,门一修,多少费用一摊,这事儿就完了。
我为啥会有这么高的期待?正如静芳所说,家委会工作本身就是个出力不落好的,角色一定要归位。
我马上定位好角色,我是个中间润滑剂。定好位角色,接话技术、双圈理论齐上阵,我说:“家长你好,你这个反馈的这个内容,我一字一字的全部看了,你说的我也特别理解,因为今天接到老师这个电话的时候呢,我其实我也挺意外的。上了这么多年学,还没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又给我打了几个电话,这说明啥啥情况呢,老师也给学校反馈了。给学校反馈了,这个最后落在咱们班主任身上了,那这个门它确实是这种损伤,你要是轻开轻关,是不是它肯定会损耗的慢一点。不管是啥情况吧,它总之是坏了,咱现在也不是说去找哪个孩子弄得。老师现在也是比较为难的,因为他给我打了几个电话了,就是说刚才又跟我又特地交代班费不能收了。就因为比较敏感嘛,就是到时候修这个门花多少钱,分摊一下,我也是做家长的,咱家长的心情我也理解对吧。我这作为这个中间人,其实我有时候我也很纠结。老师一大早给我发的,我一直纠结了一个多小时,我才发到咱家长群里,其实我也真的不知道咋张嘴,但是咱有问题了,咱总得解决吧,是不是?如果有合适的建议或方法的,咱家长都可以畅所欲言,咱们一起找一个最优的,花钱最少的,能不花钱那是更好的,把门修好就行。咱的目的是不让孩子在这种破破烂烂的教室里边儿上课,是不?咱也不安心,就是把东西能修好的修好是不是?”
等了一会儿,有个家长又得得得发了好几条。
我说:“我已记录好,还有啥?”
过了一会儿老师打电话说她自己在学校处理……
如果是静芳会咋处理?按静芳的思维,老师让家长出钱修门的时候,这么说:“这个钱呢,咋收?收多少合适呢?现在还不好确定,修门不知道要花多少。要不先找人看看,如果需要专业的人修,那是多少就多少。如果不需要专业的人,我这边配合着,让孩子爸爸找人修了,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