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只要没有手机,就像是回到了原始社会。我们用手指不断往上滑,新的内容不断涌现,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是时间上的黑洞,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停下来。
但当我们在网上冲浪时,开发人员并没有闲着。他们正在监控、跟踪和评估我们看到了什么,什么时候看到的,我们停留了多长时间,我们买了什么,价格是多少,地址在哪里,这些信息都被用来刻画我们的行为特征。产生的数据越多画像就越准。他们甚至知道你明晚跟女神约会,下个月去逛街看车。他们掌握的信息多到人们无法想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学生暗恋他的女神,当他害怕给放假的女孩发信息时,算法就会实时弹出一个窗口"她可能正在想你,为什么不试试呢?"。很多朋友应该都收到过类似的弹窗。用一句专业术语讲:如果你不为产品付费,你就是被销售的产品。
思想家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提供了更深刻的解释。产品在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上几乎没有察觉到变化。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产品和技术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通常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比如,算法可以让张三成为某款产品的粉丝。开发者可以对某个品牌说,“给我1000万,我可以让无数个张三喜欢你的品牌。”这就是他们的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堪称完美,它可以让公司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消费者几乎不知道自己正在被监视和操纵。但这种商业模式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一些开发者开始发出警告,认为这种算法驱动的商业模式可能会导致道德危机。
在2018年3月,Facebook爆发了令人震惊的数据泄露丑闻,导致500亿市值蒸发。世界各地的用户发起了删除Facebook的运动。纪录片《监控智能,资本主义的陷阱》以社交媒体为切入点,描述了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乃至人类文明在利益的驱动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可能听起来有些夸张,但该片采访了谷歌、Facebook、Twitter等科技巨头前内部人士,这些专业人士拥有更广阔的视角。当人们只能看到便利时,他们能看到技术中隐藏的巨大风险。到底谁最了解我们?父母还是伴侣?其实都不是。真正了解我们的是大数据。
我们可能只是想养猫,但接着就会收到猫粮广告;只是想减肥,却会看到健身视频。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我们的隐私早已被出卖给想要了解我们的人了。在2016年,谷歌内部道德架构师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辞职,多名高管离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即算法驱动的互联网行业可能导致严重的道德危机。
可能我们会认为我们可以自己控制使用时间。但实际上,我们的决定往往非常脆弱。一个朋友的消息、一个明星的八卦,都能够及时地挑逗我们的新鲜感,使我们无法自拔。
如果你是开发人员,你需要如何做才能以高价向广告商出售数据?当然,需要大量且准确的用户行为侧写。
据特里斯坦·哈里斯说,科技公司有三个主要目标:
第一个是参与目标,尽可能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间,以便收集更准确的数据。
第二个是增长目标,让用户邀请更多的好友。
第三个是广告目标,这是科技公司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科技公司正在变魔术,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不知不觉中上瘾。
心理学家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在他的书《一个诱人的目标》中分析了六个要素,这些要素使得人们在使用手机等科技产品时难以自拔。这些要素包括:
1, 邀请足够多的人来帮助你。购买9.9元的手机。又或者助力领取100元现金。
2, 无法抗拒的正反馈。每次刷新都会有新内容,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正强化。
3, 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的优惠券。当发现再买20元,可以优惠300-500。然后又发现可以再花70元买一张500-1000的优惠券。原本只是为了买一辆自行车。 最后不经意间买了更多的其它商品。
4, 不断升级的挑战。只有当挑战恰到好处时,才会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心流状态是一种精神状态,其特征在于完全沉浸在活动中并专心致志,使相应过程令人满足且令人愉悦。
5, 未完成的张力。这是典型的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当人们玩游戏时卡住时,就会产生未完成的紧张感。蔡格尼克效应是指,人对未完成事件的记忆比已完成事件的记忆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
6, 强迫性互动。比如你觉得某个视频不错,想转发给你的朋友。人类是群居动物,与朋友的社会互动是基于进化心理学。
根据一位前 Facebook 副总裁的说法,我们管理生活的方式是基于一种完美感。我们把这种完美感赋予价值,但它却让我们感到空虚,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一个人这样想时,问题并不大。但当有 20 亿人这样想时,后果可能就会很严重。
以前的照片可以展示我们的真实的外貌,是基于对过去人生的美好怀念。但现在『美学价值观』的强调,却对青少年产生了有害影响,比如靓妆、美颜等。自 2011 年以来,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美国青少年数量迅速增加,尤其是自残的 15 到 19 岁女孩。与 2009 年相比2015 年自残女孩的数量增加了 62%,10 到 14 岁年龄段的数量增加了 189%。
Twitter 的 CEO 在 2018 年的听证会上承认,他没有预料到该平台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像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人,在孩子小时候都不让他们使用电子设备。
现实生活中人们是温和的,但在互联网上却充满污秽。这是因为社交媒体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呈现更广阔的世界。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内容,满足用户的兴趣。人们的思维更加空虚,这导致了更大的社会分化,无论是群体分化还是沟通的鸿沟。
全文完
如果喜欢,就请点个赞或者“关注”吧。
原创不易,如果转载本文末务必注明转自:胤古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