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最浓的就算是家乡的龙灯了。
咸弦大队有两个大屋场;湖头和咸弦。湖头屋场有五个生产队,五六百号人。五个生产队,平时几乎没什么交集,即使是红白喜事,各种事务都是由各生产队各自消化。过年舞龙灯则是个例外。
过年舞龙灯前,五个生产队的几个巨头会聚在一起统筹规划:龙灯数量、舞龙人选、乐器安排、带灯人选、出纳保管、路线选择、后勤保障……
从“大塘福社”起灯后,浩浩荡荡龙灯队、锣鼓队和看热闹人们,沿着青石板路到大队部拜年。几位干部早在大队部等候。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飞龙在天、龙行天下、盘龙云海、双龙戏珠等经典动作把舞龙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从大队部折回,再按规划好的路线逆水而上,枫树下、苏家冲、下芬、坊下、老屋里、大岭上、新屋里、盐铺里、上铺里、油坊里、下生上、寸背岭,挨家挨户进行舞龙表演。
龙灯要来了!主人把厅堂整理好,在神龛上点上香点上烛,在供桌上摆好果品香烟红包。在喜庆的锣鼓声中,在热烈的鞭炮声中,龙灯来了。引灯、龙灯、锣鼓……一支长长的队伍鱼贯而入。龙灯在厅堂内绕一圈,在院子里完成各种表演,再回到厅堂完成结束动作,然后在主家的鞭炮声离开。
小时候,过年舞龙灯是湖头屋场的保留节目,从起灯到结束,一般要安排两天。
龙灯带花灯是舞龙灯的奢华版,我小时候曾见过几次。其中一次是湖头谭氏与江边谭氏家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崭新的龙灯后面是浩浩荡荡色彩缤纷的花灯队伍。花灯队伍中有手持蒲扇的大头娃娃,有举灯牌举金色“鲤鱼”的童男童女,还有撑旱船的、踩高跷的、有老背少,最引人注目的是传统戏曲中那些经典角色:《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娘,《刘海砍樵》中的刘海、胡秀英、猪婆精,《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梁祝》中的梁山伯、祝英台,《十五贯》中的娄阿鼠,《铡美案》中的包青天……长长的花灯队伍后面是锣鼓队。
龙灯豪华版拜过祠堂、社庙后,在各生产队大晒坪上巡回表演。龙灯表演过后,是一些戏曲片段:《十八相送》《天仙配》《刘海砍樵》,中间穿插娄阿鼠、猪婆精、唐僧师徒等表演。
表演过后,便是家族的高规格待客:杀鸡杀鸭、宰猪宰羊,大鱼大肉满桌,好酒好烟管够。把酒言欢,热闹非凡。
礼尚往来,接待完江边的队伍后,湖头谭氏也要组织规模相当的队伍到江边回敬。
“龙舞九天展新貌,春回大地焕生机。”
舞火龙灯或香灯,也是湖头屋场过年的传统节目。舞火龙灯舞香灯是一种祈福,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火龙灯香灯与布龙灯不同。
火龙灯是用竹条扎成灯箱,边上糊上白纸,箱内底部插上蜡烛,将其点燃就成为灯箱。每个灯箱固定在一根木棒上就是龙身的每节,七至九节灯箱加上纸模龙头龙尾连成一条龙,舞动起来灯箱转动,使火龙活灵活现。
香火龙的龙头龙尾龙身都是由稻草扎制而成,一般十一节。舞动时,锣鼓喧天,香火点点,别有一番风味。
舞火龙灯或香灯一般安排在元宵节时,程序、路线与龙灯一样,是过年的压轴戏。
天上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地上是火树银花、龙腾虎跃,处处是欢声笑语,好一幅美不胜收的盛世图景啊!
我爱家乡的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