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操有氧运动带给我们身体的益处
从现代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身体需要大概三种形式的运动。第一种运动形式是有氧运动。它是基础性运动,适合所有的人。有氧运动在进行过程中,氧气的摄入量能供上氧气的消耗量。
1、心肺耐力
持续的有氧运动,会把我们的耐力调动起来。耐力训练有两项重要内容,一个是我们的心肺耐力,包含对心肌、心血管、脑血管等脉管系统及肺活量的综合锻炼,也是体适能锻炼的基础。针对的是慢性病里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代谢疾病等。
2、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是衡量体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人过了35岁之后,肌肉每年以1%的比率递减。这个研究结果出来之后,大家关注两个问题,肌肉递减原因和解决方法。肌肉递减的主要原因:一是激素分泌逐年退化,二是运动不足。针对这两点,通过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方式的综合管理,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肌肉递减的同时,我们的脂肪的比例在上升。尤其是我们脏器之间的脂肪增多,对慢性病有直接影响。相关科学家制定各种运动处方过程中,从热身、抗阻、有氧、整理放松几方面着手。运动形式包括徒步、游泳、瑜伽、太极、球类等,还有现在健身房里的各种体适能运动。当我们运动达到一定量,比如持续15至20分钟的有氧运动,我们肌肉比例和体能都会大幅提升。比如,二十分钟的持续的有氧运动训练(包括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能代谢掉将近500卡的能量,比例非常大。当然,排除个体因素,科学锻炼是必要的。在运动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运动能促使大脑分泌一种内生性大麻的激素,让人产生愉悦感。内生性大麻分泌量与我们的身体匹配,不会过度分泌。
有氧耐力运动能有效提高胰岛素分泌敏感度,就是我们的胰腺对糖的代谢特别灵敏,只要血糖高了之后,胰岛素会迅速分泌。这个对于我们二型的糖尿病的人特别的有利,所以单纯的通过运动都对二型的糖尿病都有很大幅度的调整,甚至有一些脱离药物了。在这个过程中,肌肉的训练还能分泌生长素、雌性荷尔蒙,雄性荷尔蒙,保持我们机体的活性。对于各个年龄层的人均有裨益。
运动过程中,神经细胞会分泌生物活性激素,大多为肽类,如下丘脑调节性多肽: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黑李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李细胞释放抑制因子及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和加压素等。这些激素对神经调节、生长、生殖都有重要作用。我们运动的目的,首先是让我们身体健康,包括身、心、灵都要健康,把我们身体的体质调整好,这个首位的目标。我们传统的太极,它也有热身,有氧有放松有核心抗阻的锻炼,它不只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松、柔、慢,这些只是练习方法和手段,不是目的。
二、太极拳的特点
我们后面课程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我们要练,更要思考。课上会把太极拳几种不同的练习方法一一介绍给大家,针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按照科学的方法练习,已达到锻炼的目的。从文化上的角度说,太极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是用肢体来表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书法一样,书法是在纸上行拳,打拳是在空中写字,太极与书法都是相通的,在练习过程中就要按照要求学习。
练太极,第一个要点就是放松。其实严格来说,刻意的放松不是特别准确。我们看到的太极很放松,松不是放出来的,松是达到一定层次之后是身体和神经的总体的感觉,如果一味松就容易懈掉,这是初学者要注意的。在太极拳里面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放松,加上肢体的舒展,这两样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的放松。我们散步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往前走就行了,而练拳不一样,需要用心、用脑、用行动去思考去练去悟,因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太极拳理和文化促使我们的认知的能力和思维水平提高。这个是我们需要重点了解的。
太极拳是一个整体性的锻炼,手、眼、身法、步综合调动。最直接的就是从放松热身入手。我们先一起梳理一遍太极养生功,然后再进入太极的拳架和功力、功法的学习。
三、太极拳抻筋拔骨养生功
我们这套功法叫抻筋拔骨养生功,抻筋拔骨就是让我们把我们关节、韧带、肌腱拉开之后,让我们的关节腔的空隙变大,这个时候我们的组织液、体液就能很顺畅地融入关节腔。目的是提高关节灵活度和修复我们的关节。在运动体系里体系里面的肌肉力量和核心平衡灵敏训练,和关节直接相关。持续练习对于关节损伤和各种炎症都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我们这套关节放松的顺序是:腕、肘、肩、胸、腰、胯、膝、踝、颈椎。习练过程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初学以2个八拍练习比较合适,随着练习加深依次递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