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腊月二十三、在我们老家也是小年又叫“送灶”。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送灶粑粑,这种食物类似包子的形状,由七分的糯米三分的籼米混合制作加入热水迅速揉面,里面的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萝卜丝肉丁,一种是雪里蕻肉丁,由土灶大铁锅煎烤蒸而成。刚刚出锅的送灶粑粑热气腾腾,外脆里香,咬一口,滋滋冒油。
小时候每到送灶日的傍晚,奶奶坐在灶间烧火添柴,而我每出去玩一会儿便跑回来,不时凑到灶台边一边闻着粑粑的香味,一过盼着早点开锅。好不容易等到开锅,按照习俗,大人先是用大碗捡几个摆在灶台上,点上一柱香对着灶台拜几拜,据说头几个粑粑是要送给灶爷吃的,否则他会不高兴。我小时候好奇又不懂,总是问:“灶爷真的会来吃吗?”大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又在旁边瞪着眼睛不停的看,猜想灶爷究竟长得啥样?可看了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灶爷爷,奶奶说灶爷跟着香烟升到天上去了,影子被云挡住了。
那时候吃送灶粑粑第一件事就是瓣开外面那层厚厚的表皮在馅内找肉。由于生活水平有限,若大的一个粑粑馅里全是一捧萝卜丁,挑了半天才见到一两块小肉丁,于是每看到肉丁我们都很开心,仿佛中奖了一般的喜悦,吃起来更香,而大人们一旦看到自己粑粑里的肉丁常会挑给孩子。
如今好吃的越来越多,长期呆在城里的我们没有土灶与送灶的氛围,也渐渐淡化了这样的习俗,早己不吃送灶粑粑很多年。下午正在单位忙乎,老妈打电话问我:“我要不要也做点送到粑粑?”
“不用了,几乎没人吃,你如果想试就做着玩玩吧。”我回道。
最终老妈下午还是在家用雪里蕻加肉丁作馅做了近十个送灶粑粑,她就地取材用双层蒸锅放在煤气灶上蒸熟,大概她是想回味与体会一下当年的感觉吧,因为老人常比我们更念旧。我下班一到家老妈便笑眯眯地端上自己的成果,圆圆的、小小的送灶粑粑,虽然与当年的粑粑大相径庭,但是我还是吃了两个,只是再也不会在馅里“找肉”了。
送灶,顾名思义是送灶王爷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工作。过去老百姓生活水平差,没有什么好东西,就做一锅送灶粑粑吧!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灶王爷心情舒畅,以求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功效。好保佑来年兴旺、家人幸福、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