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故乡的人,无论远近,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情结——乡愁。在故乡以外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这种情绪并会发酵,且随着时间越来越浓酽。
我们念着故乡的风月,梦着儿时的伙伴,忆着妈妈的饭菜……一切与故乡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汇成了心中化不开的乡愁。在繁忙的都市为生活奔忙的我们,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种情绪优胜。
今年假期,因为爸爸生病,我回家待了一周。也就一周的时间,把我对故乡的记忆几乎完全颠覆。
待在家里几天,基本没有看见什么人,好多房子是空着的,即使家里有人的,也不像以前那样出来串门走动了,家里什么都不缺,️有电视有手机,多是是消磨时间的现代玩意儿,谁还往外跑呢,儿时的小伙伴们都出了远门,去到城里务工去了,一个都没碰到。
曾经的土房已不在,一幢幢小洋楼,青砖黛瓦,影映在门前屋后的绿树丛中,这放在城里,就是别墅了。地里曾经绿油油的庄稼被成片的果树代替。田埂小路,都做了水泥硬化,路两旁栽满了鲜花。整片山野,像个美丽的自然公园。我家门前曾经是一大片空地,现在也被专门规划成了一座花园,栽满了三角梅,月季,等各色花草。盛夏时节,花开正艳,却没有人驻足欣赏。这种精致,要是放在城里,不知会引起多少人的惊叹和流连。
越来越现代的乡村,越来越美的景致,为何人越来越少了?爸说,现在的土地都没人种了,长期荒芜着,时逢建设新农村政策,政府给了农民补偿,把土地统一收了,用来种植的果树,有活的时节由政府统一请人打理。还把家家户户周围的环境也整改了,建了花坛,栽了花。改似乎改的好,只是现在村里除了老人,都没啥人了,甚至老人都没有多少了。前些年还有些小孩,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就留给爷爷奶奶。现在随着农村学校的拆撤,父母思想意识的变化,好多孩子都去镇上或城里上学了,爷爷奶奶也随着去照顾,他们或买房或租房,陆陆续续离开了村庄。先开始,假期返回村庄,慢慢地,假期也不回来了,说回来不习惯了。
记忆中的小河还在,只是水中长满了青苔,那些被我们爬得溜光圆滑的石头被野草覆盖,水从野草脚下流过,从远处,是看不大见水的。时至夏天,曾经到处是人的小河没有一个人影。记忆中,夏天的小河,是热闹的,是欢腾的。一条小河,布满了嬉闹的孩子,男孩女孩一到夏天,都会在午饭过后去小河里待到太阳落山,男孩们穿条短裤,在河里摸鱼洗澡,一段时间后会爬上岸来,在石头上或者沙滩上躺一阵子,晒得舒坦了又扎进河里,这样反反复复,在灼热的阳光和清凉的河水对身体交替的洗礼中,他们身上的皮肤呈现出油亮的古铜色。女孩子们没有那么野,她们会穿上衣服裤子,找个荫凉的河段下水,待的差不多了,就会起身到树荫下坐着,说着小孩子自己的故事。大人也会去河里游泳,只不过没有小孩待的时间那么长。家门前那条河流,成了整个村消暑的绝佳地方,那时候家家都穷,莫说空调,电风扇都是没有的,唯一有的,只是自己手编的老蒲扇。
小时候也没有电视,闲暇的时光,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妈妈们聚在一起纳鞋底、织毛衣、缝补旧衣裳,爸爸们则围在一起玩扑克,下棋,或者修补一些旧家什。孩子们耍的就多了:滚铁环、玩梭梭板、跳绳、踢毽子、围在一起讲鬼故事……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没有手机,没有游戏,玩耍的东西全是就地取材,自己做的,比如铁环是榨油的废铁圈,跳绳是山上的葛藤,毽子是用自家的鸡毛做成,村里大多数都穷,能应付吃穿就相当不错了,哪有闲钱给孩子买玩具。但那时的我们,是快乐的。父母对我们的学习好像也没什么要求,放学回来,吃过饭,不是先读书做作业,而是先去割一篓猪草、砍一捆柴,放一群牛羊,干完这些,一天也差不多过去,再呼朋引伴玩一阵,哪有时间做作业,作业都是第二天去上学的路上坐,或被老师拦在教室门外完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并不忧伤,对物质并有太多要求的我们,心里充满了简单儿朴素的快乐,那时候没有听说谁抑郁,也没有听说谁自杀。那么多好玩的人和物,那么多快乐的时光,哪有时间抑郁之类的啊。
随着物质条件的向好,随着人们走出村庄的步伐,人们得见识越来越广,想法也越来越多。现在,村里家家都建起了小洋房,电视冰箱手机互联网等城里有的,农村的家里也一应俱全。但大多的房屋依然空着,人们并不愿意回到农村。走出去了,习惯了外面城市另一种丰富多彩生活,都不大愿意回来了。城市的文明吸引着他们,城市的现代化方便着他们,他们在享受自己所建设的城市的现代文明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慢慢摆脱乡村的种种落后,尤其是观念上的跨越,比如他们步履越来越充忙了,忙着挣钱,忙着给孩子也给自己更好的物质生活;他们不再放任孩子自由玩耍,学着城里人,把孩子的教育放到了家庭的至关重要的位置……随着他们外出务工,他们的世界越来越大,见的越来越多,欲望也越来越多,欲望一多,心也越来越累了。走出村庄前的那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的笑容,慢慢地从他们脸上消失了,孩子们也忙于学习,疲于各种培训班,像我们那时候随时咧着嘴笑的快乐在他们脸上也看不到了。
社会的进步带给了我们很多,同时我们在现代文明的裹挟下,似乎也失去些什么。也许,很多事情无法两全,我们只能坦然接受。只是希望在跟随社会向前的脚步中,留一点空间给自己和孩子,让自己和家人不要太疲累,否则就失去了奋斗的意义。毕竟我们努力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幸福快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毕竟,故乡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