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历代以来,确实有许多圣贤。
而在这些圣贤当中,王阳明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之一。
不知道是不是后人的杜撰,据王阳明年谱的说法,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显现出有异于常人的举动,如五岁以后才能开始说话,又如第一次上私塾时,老师问他,为什么读书?
结果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竟然在新婚洞房花烛之夜,跑到山上的一个道观之中,跟一位道士修道,直到第二天一早,才乘兴而归。
我们知道,中国人自古把“洞房花烛夜”当人生四大兴事之一,正所谓“春宵一刻值千金”,自古英雄大多都逃不过美色这一关,如英雄盖世的霸王项羽,也同样会有最爱的虞姬。
答案是王阳明找到了比美色更好的东西,或者说,他找发现了比男女之事更令他快乐的事。
进一步地说,饮食男女之大欲存焉,难道还有什么事会比男女之事更加快乐吗?
因此,对于王阳明而言,圣贤之道似乎比男女之间的美色,更能够让他快乐。
而所谓的圣贤之道,自古以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换句话说,这些内容才是王阳的明真正追求,或者说这些更容易让他心动。
或许正因为如此,王阳明才摒弃世俗的快乐,在新婚之夜跑到山上去修道。
换句话说,王阳明在十七岁的时候,就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或者追求什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在新婚之夜跑到山上修道,并不是难以理解,而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而普通人之所以难以理解,不过是他们不能换位思考,从王阳明的处境去思考而已。
甚至可以说,世人往往把男女之间的美色当成最大的享受,最根本的原因,其实仍在于还没有找到其它可以将之代替的东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