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路走来,究竟是源于自我的选择,还是在被某种力量推着前行?
选择的前提是拥有选择权。那么在人生路上,我们究竟是有所选择,还是仅仅随波逐流地活着?
即使不知晓我们有所选择,也不意味着当下的道路就不好。若有一条无需艰难抉择就恰好正确的坦途在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关键在于,当我们做出选择时,是否为心之所向?
因此,面对人生,即便看似被动前行,至少我们可以选择以何种心态——主动拥抱或是麻木承受——去走这条既定的路。
如果我们所行之事正契合我们的内心,那么无论是否经过主动选择,或许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反之,若停下脚步反思时,我们赫然发觉这并非真正想做的事,那么究竟是谁在替我们做出决定?
譬如刷短视频或玩游戏。表面上,似乎是大脑自主选择了放松与娱乐,享受着选择的自由。倘若这么做时心中坦然自适,那它也可以是“对”的。然而,一旦我们开始自责“这太浪费时间了,我本应做更有意义的事”,这时还能称之为“自由的选择”吗?是否我们并未真正意识到选择的本质,而仅仅是身体或惯性替我们做出了决定?
其实,回归本质,在刷与不刷之间,选择的自由一直都在。如果此刻我清晰地选择“刷”,并欣然接受这份愉悦,那么这的确是自主的选择。同样,如果选择“不刷”,转而去做其他事情,那也是我的主动决策。真正的选择,在于意识的觉醒与行动的确认。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选择过一种清醒、有规划的人生,还是混沌、随波逐流的人生?这个选择权,最终依然在我手中。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