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随手拿了六神磊磊《给孩子的唐诗课》给大女儿看,以为她会拒绝。这两天我溜进她房间,看见书本打开倒扣着,应该是看了。我自己拿了《六神磊磊读唐诗》,也翻翻。
这两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刚开始买给我自己看。后来看到有给孩子的,就买回来。但是姑娘不看。那时她都沉迷在各种网络小说了,零花钱都花在买书上,稀罕签名版。
刚才,我正打算日更。她说睡不着,我们就一起看我这个版本的。她边看边说学校里的那些跟古诗有关的事。比如今天学杜甫的《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她不看注解先感受了一下,没看明白。再结合注解,看明白了,觉得这首诗和过去别的诗歌风格不一样,就是一个可爱的老头的样子。她还说喜欢老师在讲诗歌时介绍诗人生活的时代、诗人的成长,以及写这首诗的背景。“正常情况下,我们看小说,塑造一个人物不都要介绍这些基本信息?”她补充到。
其实完全可以不用等老师来介绍,自己也可以去了解。家里有各种版本科普性的书,都是关于唐诗的。书都准备好了,就看你要不要去宠幸她们了!
她问我:为什么好的古诗都是在自己被贬、朋友被贬、国家灭亡这样悲惨的写出来的。
正好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我分享给她。有个知识分子去农村收集民歌,让一个老人唱。老人说:不悲不喜,唱什么歌?
同样,诗言志。平静的生活诞生不了水手,生活的不如意才会有流传千古的诗篇。我这两天画的初三年上学期语文里的三篇古文,也是这样。
因为时间晚了,赶丫头去睡觉了。关于影子的诗她还没给我,明天就截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