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秋天,在未来应该会成为历史的里程碑,于时代于我。
只谈于我。8月开始启动对姑娘教育方向的思考,在一个多月内共同快速决定了走国际方向艺术的路,并几乎确定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学校,大概率在后年此时,姑娘已经快乐地在新的氛围里欢脱地茁壮成长了。而在此过程中更深的影响,是对于我的思考和生活方式。我逐渐意识到,我的思想甚至价值观被牢牢包裹和束缚着,我的精神花园在过去的十年随着财富的增加、生活品质的提高而逐渐萎缩,虽然从主观上我对后者毫无遗憾。
先说说过去的这十年,2012到2022。这十年,我从那家近乎于象牙塔的500强台企出来,一路辗转,经历了家族企业、咨询公司、地产小作坊、通讯行业,一直到了互联网独角兽和巨无霸大厂。我从小被父母呵护而养成的理想化,在这十年中被荡涤。看到了人性的灰,看到了有些人欲望的膨胀和控制的无力而带来的恶果;也看到了热血奔放的少年团,为了使命击鼓而战,酣畅淋漓。我曾无比丢人地在同事面前无奈落泪,也曾无数次因战友的纯粹、热烈而心潮澎湃感动不已。从经历上来说,这无疑是极为精彩的十年,我无比感恩它们的存在,也无比感谢过往经过的这些极为精彩的生命和朋友。这十年,我的所得远大于我的付出,没有任何遗憾。
从自我成长上来说,这十年开启了对自我的探寻,开启了对笃定的修炼,开启了对于人性的深入思索。这或许是下一个十年将会延续的重点。而近期自我探寻的重点,在生命与肉身。
这是早上听到的“新气集——王威廉:谈谈这个人越来越像机器,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代”的其中一个话题。讲的是,从古时侠士和那个时代更倾向于舍生取义,生命的意义大于肉身的存在;到现在人们对于身体的欲望追求也即对肉身更在意、更多投入,对于生命存在的价值相对少关注。而科技的发达,裹挟着人们汹涌向前,人类会越来越活在数据和系统中。跟不上的可能会被时代抛下,比如在疫情时代不会扫二维码的老人可能寸步难行。在这种信息量极度膨胀、时间碎片化的氛围里,生命可能变得会小于肉身,人可能越来越像机器,像黑客帝国里的NPC。
听完我开始反思,我自己是不是对于肉身的关注也大于对生命了?我用自己来解释一下生命与肉身:
首先,这些年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或者物资上的欲望,开始增加。原因一方面是确实经济状况变好,但最根本的在于物质极大丰富和火热的消费氛围:产品品类前所未有地多种多样、而且从形式到内容都新颖的让人眼花缭乱,同时会通过各种人和载体告诉你、你需要它、它对你有多重要的价值。双11、619,营造了火热的购物氛围,在告诉你全世界都在买买买, 这是合理且正常的。我确实买了大量未必真正需要的东西,从面膜到零食到保健品到衣服,有些是到保质期已过还未开封的,有些衣服是没穿过几次的。所幸我和很多人相比,对于奢侈品、大牌没有兴趣,不然浪费的除了制造这些东西的资源之外,还会有更高额的金钱,我会更加觉得可惜。
其次,为了活下来而目的明确往前冲,无暇顾及其他。过去十年,在职场的沉浮中,尤其在适应互联网公司的过程中,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适应职场、活下来,不被时代抛下。35岁加入互联网公司,是和传统行业截然不同的氛围:同事都非常年轻,生理和生理年龄上的双重年轻,他们就像热烈的、初升的太阳,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为了业务的增长全力以赴all in 去战。他们也是多元的,有来着世界名校的咨询顾问,也有初中毕业的程序员。我是如此喜欢这群人,热爱这家公司,为了能够配得上它、跟上它,我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工作时间前所未有地长、长到工作日到家只有洗刷睡觉的时间,周末只想补觉、多睡会。我看了大量商业和管理类书籍,也参加了不少培训,但朋友聚会和放松去玩、看更多元的书和展的,极少。这一点,如前所述,我丝毫不后悔,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遇到这样的公司和同事、朋友,哪怕缺少了对自己内心世界和生活的关照,我也百分比非常乐意。甚至我有时候会想,祖父母一代为国家的重建鞠躬尽瘁忍受了各种自然灾害内外交困,父母一代为了工业化和改革开放追赶世界的脚步付出努力,我们这一代如果能在互联网的发展上贡献一些力量、让孩子们能有更多元更轻松更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那我的付出就对得起这个时代给与我的运气。
写到这里,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会有更多的理解:如果有明确的目标,且能为此全力以赴,本身就是很大的价值,如果这个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私利,能给他人带来帮助,那就是巨大的价值了。就像《寻梦环游记》里人死之后、只要世间还有人想念他就仍旧灵魂存在;或者像许三多说的,活着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只要做的事有价值,或对他人有帮助,生命的意义就超越了肉身而存在。
回到我自身,生命除了有意义之外,还需要精神世界的丰满。如果过去的十年我修炼的是内心要笃定,长出一棵茁壮的大树、能不惧外在不因他人评价而摇摆地活出自我。那未来的一段时间,我可能要把大树上的枝枝蔓蔓长回来。这些枝枝蔓蔓,是生活的多样,链接的多元,思考的开放。在此基础之上,我可能会想清楚,46岁之后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有缘的是,昨晚刚看了晚点对王强的访谈,像是给这个话题一个收尾:“我(王强)对很多人追求、欣赏的物质东西,我大部分也都不太欣赏。我只是喜欢让我的生命安静下来的东西。我只是觉得生命有限,能量总体是这么多,你切出一半去做某些事,你再做事就剩下那些能量,它不可能再生。”
无论时代的走向如何,快或慢,激烈或平静,人真正能守住的可能永远只是内心的安宁与平和、精神世界的多元与丰满,也就是生命本身抽离于时代和肉身的那个价值。